今天听了樊登老师讲的《感受爱》这本书。被爱与感受爱是不一样的,感受爱是一种能力。感受不出来对方爱你的行为,那么对方做了什么你也没觉得爱你。
这个概念其实不陌生,平时经常有人说,“没良心,对他好了也不知道,或者是感觉生活平淡无趣,没有奔头,”。
书里拿郁抑症来举例:没吃药的病人还会有喜怒哀乐,吃了药后就没有了喜怒哀乐,典型的没有感受爱的能力了。
我觉得这本书里的很多观点和实质的东西,和《非暴力沟通》那本书有很多一样的地方。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理解和运用好这些要素就能与人沟通畅通。感受爱这本书里说:真正让人幸福的是愉悦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是群居动物,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与人沟通,经常会发现最难沟通还是最亲密的家人。
感受被爱也是一种爱的能力,就是感受自己的感受,和感受别人的感受,的能力。特别是身边的家人,天天一起本该彼此知根知底,有时却突然发现很不了解对方。感受不到对方有对你爱的行为,却记住了很多对你不爱的行为。也感受不出对方的心情。
感受例子
听了这本书,让我想到一件事。一个朋友的妻子,开车在转弯时候撞了前面的车。应该是有点严重的那种,事故责任是朋友妻,但对方有明显的挑衅行为。朋友是已经在交警处理好事情后才知道赶来现场,朋友到场后有些不理性的冲动,过去要打对方,妻子抱着他不让他去打。事情看上去很清晰,其实后来夫妻出了很多不愉快。
回家后,妻子埋怨老公不管她,觉得他逞能,从此不理睬他。老公觉得妻子眼里没有他,出了那么大事也不第一时间告诉他。觉得自己无辜,也觉得做什么都讨不了她开心,也就更加没了沟通。
这个妻子没看到老公去打对方行为后面是有爱她的行为在里面的。这个老公也感受不出来,此刻的老婆需要的不是打抱不平的老公,而是需要安慰和鼓励的老公。
当然这些行为的背后有着长久相处的沟通模式造就的结果。一直以来老公都没有得到妻子的肯定和崇拜。妻子对老公的嫌弃使得老公无法靠近,所以不知道妻子的需求。我不是说谁对谁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是说,有“感受对方的感受能力”真的太重要了。如果平时就有这种感受对方的能力,那么后面的不愉快不会出现。
感受自己和别人的需要,必要时候还需要请求对方的反馈。我这么做你觉得可以吗?怎么做你更满意等。
书里作者写了三个感受被爱的指南,觉得很好用我抄录一下。
AA:评估自己和他人
1.评估你的压力、情绪意识和环境。
2.评估其他人在当前环境中的压力水平和舒适程度。
AA评估可以有效避免你在面临压力时所做出的本能反应,阻止事态演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CC:沟通和联结
3.通过倾听情绪、情感,带着问题沟通。
4.在不脱离他人感受的情况下,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来建立联结。
清楚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之后,你才能在阐述观点时不脱离对方或者你的问题。而建立安全的交流环境则可以激活社会参与,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基础。
RR:重塑和反应
完成前面四步后,我们基本可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了。这时,你可以更顺利面对和解决最后两步,也就是RR,重塑和反应
5.重塑你对情境的认知。
6.根据调整过的认知,以行动做出反应。
大部分解决方案都需要经过调整才能恰好正确,有些则需要不断调整才能持续发挥作用。不过,也不用灰心,努力并不会付诸东流,你将以更明智、更富创造力以及更灵活的方式来反应,最终你们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也将因此得到增进。
爱是动词,要有付出行动才会有爱,感受爱的能力和付出爱的能力一样重要。
无戒90天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