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阅移民文化书籍,偶然想起小时候长辈们私下交谈说的语言,并不是本地的,心里不免生出很多疑问:莫非我们也属于“移民”。
周末回家忍不住好奇地询问父亲。父亲从书柜里层,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厚厚的本,他指着洁白的封面说:“这是李氏族谱,据它记载,我们李氏先祖是在清代,从湖南省陵宁县迁入现在的住址。”
翻开族谱,父亲密密麻麻的钢笔手写体迎面而来。身为教师的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字迹工整、遒劲。父亲摩挲着书页,眼里闪烁着光芒。
很多年前,父亲就开始寻找族谱,一直没有结果,可喜的是,今年,终于知晓一长辈处收藏有。得知信息后,父亲很激动,连忙拜访长辈,从他家中借来族谱,趁着课余时间,将这些文字和图画,一字一画全部誊抄下来,连格式也保留着族谱中竖行排列的方式。
我仿佛看到父亲坐在昏黄的灯光下,戴着老花眼镜,佝偻着身子,全神贯注抄写的模样,心底生出深深的敬意和疼惜来。
先祖历经了怎样的磨难,才迁到这里,又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壮大李氏家族,族谱上并没有详细记载。翻阅本地移民文化的史料,我才感受到李氏族谱上那简短几段话的厚重,我才知道“湖广填四川”这一历史事件对于先祖来说,其中所蕴含的艰辛、悲壮、痛苦和惆怅。
先祖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匆匆踏上背井离乡的路。几百年过去了,透过那些文字,我依然能看到他们临别时,深情的回眸和他们在异乡奔走消瘦飘零的背影。
搬迁路途遥远,过程艰辛,新的生活诸多不适应,先祖们都咬牙扛了下来,几百年后,我们才有机会,在这片土地上,幸福的出生、成长!
依稀记得小时候,曾从外公的口中知晓,他们的先祖也大致是“湖广填四川”时迁入。
三十多年前,我的外公是镇上一个偏僻村子里的驻村干部,他看见一个小女孩,在田间玩耍,无人照看,便好奇地问起周围的乡亲,当得知小女孩的父母双双饿死,她每天靠捡剩菜、剩饭为生时,参加过无数战役,荣归故里的我的外公,顿时起了恻隐之心。加之当时膝下无子,便收养了她。
这个可怜而幸福的小女孩,就是我的母亲。当我长大懂事,听说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对我的外公怀着深深的感恩,也突然对命运的神奇有了一些感叹,如果当年外公没有救下母亲,也就不会有我们了。
我们一家的命运,被善良的外公改变了。母亲年幼时,父母便在饥饿和疾病中死去,所以,母亲的姓氏和族谱我们都无法得知了。
在本地的移民群体里,我们家这样的故事,是很稀松平常的。“湖广填四川”这样一个特殊的形式,赋予了我们一些特别的经历,让我对命运和缘分,有了更多的领悟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