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姨的书

你压力大吗?

如果你每天看着周围的人热火朝天地忙自己的事,你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如果你整日被巨大的压力禁锢,只能按照生活强加给你的快节奏去生活,连休息都觉得是犯罪,会是什么样的体验?

今时今日,太多人裹挟在压力和迷茫之中喘不过气。同龄人的工作、学习、爱情,都那么优秀,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于是,拼尽全力,只希望不要掉队太多。

直到有一天,我们真的累了。脾气像个火药桶,随时可以引爆;最近又事事不顺,一定是水逆惹的祸;生活啊生活,我该怎样取悦你!

你一定想不到,就在这个时代,还有人可以没有目标地生活。


阿勒泰作家

她1979年出生,来自遥远的阿勒泰。汉族人,出生在生产建设兵团,她随母亲干过裁缝、开过小卖部,随牧民转过场,也当过多年公务员。后来,她开始写东西。

她的文字,读起来绝对是轻松快乐的。她主要写散文,内容包含阿勒泰的自然风光、她与母亲的生活和工作日常、她与牧民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等等。

轻松快乐,浑然天成,读完又有满满的充实感。因为你发现,她们每天也要做很多事情的,繁重的工作一样会带来病痛折磨,然而心却,总是那么快乐。

梁文道评价她的文字是“本世纪最后的散文”;王安忆则说“她的文字一看就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

这位作家,就是李娟。

我在初中的时候读过她的《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里面讲的也是她生活的有趣片段。我当时对这本书非常痴迷,仿佛真的能从她的文字中嗅到阿勒泰空气的清香。

后来,又看了她的《冬牧场》——讲述她跟随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度过一段艰辛的奇异生活的故事。最近在看她的代表作《我的阿勒泰》,这一本对于新疆的风土人情描写甚为全面,看起来也非常过瘾。

从李娟的文字里,总能读出童趣来,这一点我非常羡慕,她怎么能把一颗童心保护得那么好!我还羡慕她在新疆广袤的天地里自由的生活状态,不用忍受快节奏生活的压力。但是转念一想,在李娟成为作家之前,她们的生活是很苦的,用水用电都经常有问题,这样的日子也不好过。


李娟的文字

李娟实在有太多可爱的文字了!这里就选《我的阿勒泰》里面我特别喜欢的几段,给大家品品。

(一)

我妈仗着自己聪明,在汉话和哈萨克语之间胡乱翻译,还创造出了无数新词汇,极大地误导了当地人民对汉语的理解。实在是可气。

我穿了一件新衣服回家,一路上遇到的女人都会过来扯住袖子捏一捏:“呀,什么布料啊?这么亮?”

“是……”我想了又想,最后说出它的准确名称:“丝光棉的。”

“丝光棉?”

“对,丝光棉。但不是棉,也是一种化纤。”

“一种化……纤?”

“对,就是过去说的料子布,腈纶啊涤纶的之类。”

“腈纶?涤纶?”

她便疑惑而苦恼地走了。

而我妈呢,会斩钉截铁地回答:“塑料的!”

“哦——”立刻了然。

——选自《“小鸟”牌香烟》

李娟的妈妈是书中与她最紧密的人物了,可以说,母女俩“相依为命”。这位妈妈魅力十足,在阿勒泰地区开小卖部,经常要到几十里外的地方进货,还要用哈萨克语和当地人交流,遇到醉汉、爱赊账的人,也可以霸气地与他们斗智斗勇。李娟总是细致地观察妈妈有趣的生活细节,然后在书中用对比、夸张手法放大笑点。我逐渐成了她妈妈的粉丝,同时又觉得,所有的妈妈都很像,有温柔的一面、霸气的一面、天真的一面、世故的一面吧。

(二)

河对岸的姑娘江阿古丽,也喜欢在河边捡石头。我去过几次她的家,房子收拾得整齐明亮。地上用红砖铺成“人”字形的花纹,细细地洒着水。炕上整齐地摞着层层花哨的被褥。窗台又宽又明亮,养着几盆热闹的花。江阿古丽已经不上学了,但还没有出嫁。她是一个勤劳细心的女孩子,整天沉浮在家务活的海洋里。闲暇时间就绣绣花,去河边捡捡石头。生活寂静而心满意足。

和我一样,江阿古丽捡的石头也泡在水里。但是她只捡那种豌豆大小的,光滑明亮的小石子。斑斓精致地浸在一个小白盆里,放在窗台上,迎着阳光。金丝绒的窗帘静静停在一边,洁白的蕾丝罩帘在水面上轻轻晃动。

我想她一定精心收集了很多年才攒了这么大半盆子吧,湿漉漉地抓一把在手心,像抓着一把宝石似的。江阿古丽一定是敏感的。

攥着这样一把宝石,遥想从来不曾为自己所知的那些过去事情……当江阿古丽还是个小女孩子的时候,她发现了故乡的美。从此珍爱着自己平凡孤独的生活,并深深地满意,深深地感激……

——选自《河边空旷的土地》

李娟笔下有许多哈萨克人,年轻的男孩女孩、中年丧偶的大妈、老年酒鬼……她生动的描写与恰到好处的臆想都让我觉得她对这些人物简直是彻彻底底的了解。她平常与他们接触不少,加上同处一种文化环境,却用另一个民族的眼光去审度哈萨克文明,所以她笔下的这些人物才能如此生动,又显得比较深刻吧。

(三)

他又拨了几下弦,把琴扶正了,熟滑平稳地拨响了第一串旋律。

——那是一支经常听到的曲子,调子很平、起伏不大,旋律简单而循环不止。但一经麦西拉拨响,里面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浓重”的东西,听起来醇厚踏实……不知是因为双弦琴节奏的鲜明,还是因为弹者对曲子的太过熟悉,在这一房间的嘈杂之中——炕的另一头在起哄、合唱、鼓掌,手风琴的琴声明丽响亮,还有人一边喝酒,一边激烈地争论……麦西拉的琴声,完整而清晰,不受一丝一毫的干扰,不浸一点一滴的烦躁。他温和平淡地坐在房间嘈杂的漩涡正中央,安静得如同旷野一般。那琴声一经拨响,就像是从不曾有过起源也不会再有结束似的,一味深深地、深深地进行着。音量不大,却又那么坚定,又如同是忠贞……

……

推开门要踏出去时,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麦西拉仍坐在那个角落里,用心地——又仿佛是无心地——弹拨着,根本不在意我的来去……

——选自《乡村舞会》

李娟对自然和人物的描写通常带有浓浓的个人情绪,她常常透过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她基本上不会第一人称大段阐述自己的感受,而是全都化进对外物的描写之中。这一段是对她爱慕的男孩麦西拉的描写,这个男孩被塑造成一个典雅的、深沉的甚至略带神圣感的人物,而相形之下,李娟自己是平凡得多的,她只得显出淡淡的惆怅。


与自己和解

李娟的生活没有目标,她确实是随遇而安的。她的作品中曾描述过——去学裁缝?好啊,反正技多不压身。能去阿勒泰库委?当然好啊,能当上公务员,还是宣传部的,运气真好!至于写作,确实是她喜欢的,但一开始也是瞒着家人偷偷写,先试试再说。

这或许是真正的佛系生活。又或者说,她把一切都看得很简单。想太多、在选择之间来回纠结,这样太累了。在遥远的阿勒泰,人们还保持着极慢的生活节奏,辛苦,却充实而心安。

你每天要面临多少选择呢?若是辛苦求之,求之不得,又会感到多大的挫败感呢?

也许很多事情没法选择,你的目标是不得不选而又超级重要的。但是你要知道,没有目标也可以很好地生活。所以有些时候,别太和自己较劲,学会和自己和解吧。

心累的时候,去看看李娟的书,或许,你可以从她的文字里找到答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