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坚持原创分享第574天+391光山心协智慧父母课堂分享第190天
“症状获益”是咨询心理学的一种说法。意思是指一个人,通过表现出某种症状,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身心上的好处。也就是说一个人潜意识里,希冀从别人那里获得更多的关注,以非正常的形式表现出来。
“症状获益”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比如:孩子婴儿期的哭闹,宝宝一哭,大人就去抱;久而久之,宝宝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以哭闹换来自己十个月的熟悉环境——母体。所以,婴儿的哭闹,不一定是饿了,疾病等,而是获得母亲温暖的怀抱,而不是别人或其它的物质。
看看,再小的孩子也懂得“计谋”。趋利避害和自我保护是人的本能。
入托或入学的孩子也是常常“使用策略”引起家长的关注。孩子在集体内因为种种原因不受欢迎,或者遭受排挤,或者受了委屈,又不能很好的释放或者缓解。孩子就会表现出种种怪状,以逃避那个集体,也就是让他产生不快的环境。比如,孩子突然在出门的时候,尿裤子,拉肚子,发烧等,都是“症状获益”的表现。因为孩子潜意识里不想回到那个环境,他的肌体就会受大脑的支配,发出相应的反应。而这些看似孩子的“策略”的肌体反应,实则是孩子的心理需求。
可能有人说了,这算什么问题?孩子就是要给规矩,“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不要理他完事了。可能,你很久的忽视,孩子的问题被忽略到不是问题,但儿时的那个遭遇可能会给他留下阴影,进而内化成习惯或个性的一部分。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症状也不全然是坏的,也不全都是不好的面向,首先它给了我们一个提醒,提醒我们当下的境遇中有需要调整的部分;其次症状是我们成长和跨越的一个机会,为什么有的人积攒了好多优秀的习惯和品质,因为他解决了成长路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要以辩证的、甚至是积极正向的视角看待我们身边的一切,只有这样“症状获益”才能真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