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概念模型概述
目的--理解产品需要显示的不同类型的信息,帮助设计师规划信息结构。
受众--设计师本人
时间--花费多少时间依据项目情况自己决定
流程--在设计开始阶段创建概念模型比较好
格式--由线段连接的圆形组成(自己喜欢用什么就用什么吧,反正是给自己看的)
4.2概念模型简介
在概念图中,图形/节点表示概念,线段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
1概念模型的作用--概念模型位于需求和设计之间,位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针对产品的定义、功能、受众提供统一的完整视图
2挑战--概念模型是抽象的,不要用具体页面的某个内容来限制自己的思维。重点凡在内容的高层次表现上,而不是底层细节。概念模型元素无需直接转化为界面的组成部分。
下图为例子
4.3概念模型解析
4.3.1第一层:基本元素
1、节点--使用名词,可以举例
2、连接--使用动词,避免层级描述,避免不确定的修饰词、保持节点间的关系简单明了
4.3.2第二层:添加更多细节
1、根据类型和背景区分节点--根据节点的重要性,进行视觉区分。连接也可以用不同的线宽和颜色来区分。
2、关系分支--小概念节点是大概念节点的描述、小概念代表大概念的不同状态和条件。
3、(让节点和连接之间语义明确通顺)--如果在不涉及另外名词的情况下不能有效描述关系,就应该考虑把它嵌入到连接标识中,用和原始概念一致的颜色标识它。
4.3.3第三层:从模型到插图
如果模型只是自己看,到第二层就可以了。
增强细节对比度、找到一种比喻、将中等规模的概念作为细节概念的背景、简化情节
4.4创建概念模型
4.4.1概念模型的基本决策
为了达到好的效果,先对目的、使用者、内容做一些基本判断,避免模型本末倒置。
1、目的--在不同设计阶段,概念模型的目的是不同的。但是概念模型都要说明现在应该干什么。
2、谁是受众--根据受众,选择适合的表现内容和形式。比如自己用的模型可以抽象一些,但是给别人看的最好具体一些。
3、概念模型总应该包含什么内容--下面四个标准来判断内容是否应该放进模型:对用户的重要性、对涉众的重要性、有意义的里程碑、提供洞察力
4、概念模型如何布局--一开始不用对概念进行排序,随着情节的变化,慢慢明确结构。
4.4.2完全透明的概念模型的提示
避免陷入僵局的方法:进行调查、深入探究、移动节点、建模后再修剪
4.4.3提高概念模型水平
1、选择合适的结构
2、保持概念的正确性,一个模型中概念不应超过24个
3、保持模型的实用性,筛选出实用的概念。
4.5推介概念模型
除非必须,否则不要让别人接触这类文档。如果认定概念模型中的某个概念对整个设计方案的理解必不可少,就要酌情展示简版或者部分。推介概念模型的关键是以事实为基础讲故事。
4.5.1确定会议的目的
1、设计的准备工作--为与会者详细讨论用户体验做好热身准备。
2、共同建模--集众人之力来建模,这种情况下粗模就可以了。会议上确立3项关键主题:范围、遗漏了哪些内容、抽象思维是困难的
如果会议目的是展示概念模型的粗略框架,使与会者将概念模型具体化,可以跳过下面的5、6步。
4.5.2调整基本的会议结构
1、建立上下文环境--阐明构建模型用到的资源、参数、界限等。
2、描述视觉规则--向与会者介绍如何看这个模型
3、强调主要的设计决策--总体结构、同一主题、包含哪些内容、去掉了哪些内容、用户体验必须的新概念、概念之间的新关系、用户体验的新观点
4、提供基本原理和确定限制条件
5、解释细节信息--只有希望获得深层次反馈才介绍细节。可以介绍部分细节信息:新概念、新见解、挑战
6、表达的含义--充分理解域、充分理解目标对象、需求的优先级列表、潜在风险的列表、可能的屏幕列表。
7、征求反馈
8、提供评审框架
4.5.3推介的风险
1、可能的反应1:与会者搞不明白概念模型--将概念模型总结为3句话,直接告知与会者
2、可能的反应2:认识不到概念模型为什么重要---要么说明模型与设计的关系,要么把会议砍掉一部分。不要让与会者觉得自己蠢(设计师都是修佛来的吗?)
4.6运用概念模型
4.6.1为其他交付件提供上下文
概念模型可以放在产品文档的前面,为大家提供一个直观的对产品的认识:要解决什么问题、设计决策遵循那些原理、产品用户和内容之间的关系、设计项目的范围
4.6.2从模型到屏幕
参考的方法:
1、概念就是屏幕--概念中的任何节点都可以作为屏幕
2、概念就是元数据--概念模型让设计师明白需要以什么形式让元数据在屏幕上显示。
3、形成框架的模型--(?)
4、关系就是交互作用--模型中的动词可以直接转化为用户的执行动作。可能会引出事先没想到的功能、特性,也可能会明显地表现出需求。
4.7概念很重要
概念模型确立了词汇表,帮助团队交流,让设计过程更容易,使大家对根本概念达成一致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