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炖肉、染衣织布、制墨造纸、养蚕缫丝。。。一个无所不能偏偏又长相出尘的美食博主李子柒突然就火了起来,不但在各个短视频APP上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就连权威学习平台《学习强国》中也能发现她的芳踪,甚至官媒说她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
不过,我倒是觉得视频爆火得原因主要是,它展现那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勾起了每一个中国文人的“田园”情节。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中,一个个为生存打拼的精疲力尽的草根对安逸恬静生活的渴望在无形中成就了子柒的网红之路。
因为每个人心中都会向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而我向往的是魏晋时那种自由而又文艺的生活。当然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实在是没钱也可以学五柳先生过一过归园田居的生活,大不了就是手艺潮一点、人再懒一点,结果无非就是呈现出“草盛豆苗稀”的景象惹得附近村民讥嘲罢了。
虽说这场景除了穿越之外,完全是一个在现代社会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依然无法阻止我那想象的翅膀,就全切胡言乱语一番吧。我向往的古代生活一定要以满足自身基本生活为基础,不奢求成为一个良田千顷那个级别的,至少也得“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吧,当然再有“半亩方塘”就更好了。
在“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时,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我,自然会和一群文人雅客云集出游,继续玩着曲水流觞的游戏,续写着兰亭集会的盛况。作为拥有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沉淀的现代人,说不定会因为“盗版”一两句,而顿时会声名鹊起、煊赫一时的。
在“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夏季,我会像辛弃疾那样漫步黄沙道中,享受着那淅淅沥沥的小雨,默默的看着“七八个星天外”;或者躺在一张咿咿呀呀的竹椅上,轻轻地摇动着蒲扇,静享“卧看织女牛郎星”的闲暇。现在想起来,或许是经年累月埋头于案牍和手机之间,抑或是都市的灯光和雾霾阻挡了星光的灿烂,我似乎已经多年没有真正抬头见识星空的美丽了。
到了“田间稻谷黄”的秋季,我不但会走出大门,共享“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的欢欣和鼓舞;也会走进大山,静静的欣赏“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因为我始终不喜欢那种“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的感觉。
到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冬季,我会选择 与书为伴。在窗外北风呼啸之际,点一烛灯火,烹一壶热茶,执一轴书卷,一定会有书香不觉寒的味道。正在畅想“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好时,却突然又想起袁枚的那首诗——“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或许这个故事也会发生在我的身上,那简直是一定的了,因为后者才是真正的生活。
虽说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梦想,但却是我内心对古代诗意生活和内心清净自然的向往。虽然这种向往在当今社会有些不合时宜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在为了幸福生活负重前行的时候,就一定不能去追求心灵的自在和人生的从容,正所谓——生活要有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