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此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即由商品到货币的转形),同时是彼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即由货币到商品的转形)。
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这样的形态变化在不断地发生着,所以我们无法说,某种变化确切的来说到底是第一形态的变化,还是第二形态变化。
货币是没有臭味的,它可以从任一个处所出来。
反过来说,货币又都是充满臭味的,因为它可以从任何一个肮脏的地方来。
商品的价格总额÷同名称货币的流通次数=充做流通手段的货币量
当四种价值同为2磅的物品同时流通时,产生的货币量为8磅(我理解为相当于电路里面的并联);当四种价值同为2磅的物品依次流通时,所需货币量为2磅(相当于电路中的串联)。
流通变成了一个社会的大蒸馏器,一切都要抛到里面去,俾能化为货币的结晶再出来。
这个比喻挺形象的,无论在社会中投入什么,最终都是为了货币,用货币换来商品,也最终还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货币。货币是最终目的,即使莎士比亚说它是人类共同的娼妇,但是谁又不想要呢?
金银贮藏的增加,即是价值的增加。
钱攒的越多越好,即使钱贬值了,贬值的200块钱也比贬值的100块钱更多。好好攒钱,增加货币贮存量,减少货币流通量,只买需要的物品,减少货币流通次数。
售卖者,货币贮藏者,债务购买者,皆要使商品转形为货币,但售卖者的目的,是使自己的欲望,可由货币来满足;货币贮藏者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商品,可以在货币形态上保存;债务购买者的目的,是使自己能够支付。
再次证明了所有人的目的都是把商品转化为货币。
GWG的过程是从货币到商品再到货币的过程,虽然货币短暂的变成了商品,但目的是让商品再次变成货币;而WGW的过程是为了买而卖,通俗的说就是为了买东西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而赚钱,并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但是为了买而卖时,货币转化成商品而永远离我们远去了。要想让货币跟我们永远在一起,就去买那些会再次转化成货币的商品,在物质的欲望方面控制自己,不要为了花钱而花钱,做金钱的好朋友,让金钱一直陪在我们身边。
资本的运动是无界限的。
绝对的致富冲动,热情的价值追求,是资本家和货币贮藏者固有的。但货币贮藏者只是发狂的资本家,资本家却是合理的货币贮藏者。
资本家会让货币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让钱生出更多的钱。而货币贮藏着只会让货币还是货币,或保值或贬值,唯独不能增值,或者只能作为交换商品的工具。资本家会让钱越来越多,货币贮藏者的钱只能保持原样或越来越少。
交换是对于双方皆有利得的交易。
双方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从而节省更多的时间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用它来换取更多自己想要而没有东西。但是货币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作为的流通手段,但是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是没有增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