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幸,到西安上课,有机会得到王博士的亲自点评。现将王博士的点评结合自己的思考做些总结。
一、过多的“你说,你说”。一问一答的形式太多,暴露出的是过多的小问题,碎问题。王博士建议是否可以将这些小问题整合成一个大问题,抛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并制定相应的规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探索中来。比如辨析三种统计图的特征这一环节可以用拼图法做如下修改:
将小组6名成员编组内号码;
1、]将这题拆分成三张独立的统计表,按编号顺序每两人讨论完成一张表
2、打散原始小组,将各组中完成相同题目的同学再组成临时性的专家小组
3、专家小组内每一个成员分享讨论分配到的同一张统计表,形成专家意见;
4、专家小组解散,回到原始小组向组内成员讲解自己分配到的统计表
5、最后小组合成三张统计表的讨论结果
6、教师用随机抽人的方式抽人汇报讨论结果。
通过这样的修改,原来教师带领逐题分析每张表的时间可以大量的节约出,将时间交给学生进行相互的交流讨论。将一师带着一班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了学生带着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二、结合王博士和黄煌老师的建议,第一环节尝试做如下修改,将条形图,折线图这部分旧知唤醒的时间放到课前完成,由统计表直接到扇形图,在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完扇形统计图的组成,明白扇形,圆,百分比的表示含义后,抛出三种统计图让学生交流讨论得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删去简单的重复性问题,三种图同时比较突出扇形图的特征。
三、不得不提最遗憾的部分
数据分析与应用
遇到如此完美的一张图,我居然没有用好,课上已经观察到第一组全对,第四组全错,可是可能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数据,又是在公开课,又是在拖时间的情况下,在那一瞬间,我只是去参与了第四组的讨论,把第一组凉一边,没有将两组同学混搭讨论。好吧,有了这次刻骨铭心的遗憾,也许下次会更加大胆,更加自如的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不是被公开课的形式所束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