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 天气:晴13°-23°
今天在庭玉的成长档案里,看到了老师的留言。说起了关于梦想的事情。
庭玉的梦想是要长大了当公主,当画家画公主,这个是她之前就跟我聊过的。当时我以为她想当公主是因为公主很漂亮,还引导过她公主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关于公主的讨论2
但是在老师的留言里,我看到了庭玉的想法。她想当公主,因为公主有很多朋友。
这个原因让我心疼。不是我想当然的那些观点,而是因为她太孤单了。她渴望朋友。
想想最近的自己,忙于学习,忙于工作,陪伴她的时间,仅仅是接送她上下学的路上。
因为她的懂事,能够自己写作业,读经典,收拾书包,晚上我总是放心的打发她自己玩,却少了陪伴和沟通。
我终于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一开始听话懂事,后来突然就变得调皮捣蛋起来。因为懂事的孩子,让人放心的同时,也少了关注。调皮,有时候只是渴望关爱的表现。
《庄子·外篇·至乐》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说是有一只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候知道后便派人把它引到宫殿里去,给它奏音乐,喂牛肉,可海鸟却无心赏乐,也不敢饮食,到第三天便死去了。庄子认为这是“以己养鸟”,不是“以鸟养鸟”。意思是说,没有顺鸟之情养鸟,而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拂鸟之性去养鸟。
同理,在教育上,如果我们不顺应孩子的自然性情去教育,总是想当然的去塑造孩子,最终必会事与愿违。
教育,需要谨慎。以此也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