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就像攥在手中的一把干沙,自以为攥得很紧,其实早就从指缝中流光了。记忆是一条早已干涸的河流,只在毫无生气的河床中剩下零落的砾石。他的人生就像狗熊掰玉米,得到的同时也在丢弃,最后没剩下多少。”这是刚刚看到的一段话。一部名叫《三体》的科幻小说里,描写一个人以为自己马上就要面临死亡,对人生的回忆。
这是第二次看这部小说了。第一次看时,只顾着看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忽略了其中许多细节描写。这次看得慢,发现了不少这样生动的细节描写,很是喜欢。恰好今天注册了简书,便把所思所想写下。以后这里作为一个记录读书心得的地方,是很好的。
我想大抵受欢迎的作品都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拨动读者内心的某根弦。或者讲出令人信服的观点,或者写出跌宕起伏的故事,或是挖掘出人们内心的情感。跨时代的经典作品更是能做到让不同时代的人们喜欢,可能那写就是人类永恒的情感吧。
设想千里之外或千年之前,从未谋面的一个人竟然用文字把很多人心中的所思所想描述出来,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当然,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阅读体会总不会完全相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读同一本书,其体会也会迥然不同。这大概和人的经历、阅历有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同一个人的阅历也往往随着时间增长,情感也往往越来越丰富,阅读体会自然就会不同。我想这大概也是阅读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