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是每一个日更人绕不过的问题。
你一定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日更写出来的内容应该比较水吧,才一天时间,能有多少营养。要讲究质量不能光看数量。”
“要日更,日更可以促进一个人每天都去思考,坚持下来,写的多了会越写越好的,你看那些坚持下来的人都成了大牛。”
谁都能说出来几句日更的好与不好。但是,到底什么是日更,日更就只是一个词语吗?我们在说日更的质量的时候,到底在说些什么?
首先,日更是什么?字面意思来看,就是 1 天公开更新一次,那经常被拿来比较的周更就是 7 天公开更新一次。对的,从字面意思,日更只代表更新频率。但我们也许对日更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比如,一天一更就是一天一写,一天一写就是一次性把选题、构思、梳理逻辑、修改成为都做好,对应的,一周一更也有可能被理解为七天一写。当我们把日更这个词赋予更多的含义,就很可能把过程当结果,把写作的一个环节,理解为写作本身。
其次,文章的质量可以从很多指标来衡量。比如从内容角度说,可以有信息密度,知识容纳量,语言精简度,逻辑感,流畅度,语言优美度等等,还可以从排版格式,图表丰富度等方面来说。
经过这么一分析,不同的人,能够对日更质量形成的认知差异可太大了。一味盯着字面意思,却不去看“日更”和“质量”在具体情境下的适用性,对日更讨论再多,恐怕也无法收获日更的价值。
比如,一个人认为高质量日更就是要每天产出3000字以上的条理性长文,然而专业作家都不敢保证能这么写,有的人听说日更太水,结果真的做的时候,一周练习一次写作,由于写作频率较低,写起来发现没什么手感。
也许,讨论日更的时候,除了讨论如何摆脱质量问题,可以进一步关注写作的起点定位、目的以及最低底线。
拿我自己来说。首先,我是一个写作新手,要一开始就去练习3-5千字的文章,挑战性是较高的,一开始就希望写出来的文章逻辑语言都特别棒,也属于太急于求成。那么,我根据自己的情况,瞄准写作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每天更新一篇500-1000的文章。
同时,由于发布在公开平台,那我会对自己的内容有要求,对读者和自己负责。
比如,现阶段我对自己日更质量的要求是这样切入的:尽量每篇文章只说一件事,如果一个话题较大,那就只写一个侧面。如果强迫自己非要把一个大话题写得全面一些,那1000字左右的长度一定会把一个话题说得很泛,可以选择一个话题的不同侧面连续写。
不过,这并不是说不能写长文或者大一点的话题,如果一个话题经过了许多天的积累,偶尔发布一篇长文,这是持续练习收获的礼物。
通过判断起点、瞄准目标和自我要求的限制,把日更这件事做下去,把日更的价值发挥出来,我收获了比讨论日更质量更有价值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整体质量会自然而然地提升。
如果,你还是纠结日更的的频率、质量,不妨把日更这件事做起来,真的去寻找自己的写作起点、写作目标和最低要求,进一步了解,日更对自己来说到底怎样的一件事。如果还是感到不适合,你就可以去寻找更适合你的写作方式。如果适合你,相信我,你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