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徐文兵,1966年生于山西大同,自幼随母亲魏天梅学习中医。1984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1990年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1997年赴美讲学。1998年回国后辞去公职,创办北京厚朴中医药研究所,从事传统中医理论的研究和教学。
关于本书:这是一本从教你如何遵守自然之道让人活得又长又高质的简单易懂之书,通过日常调节饮食、起居,遵守自然之道路,让人活得“顺畅”之书,更是应季应人的生活哲学。
关于收获:
1.什么叫“养生之道”?
我们想一想,当你养一盆花,养一个宠物的时候,是不是要先了解它的本性是什么,而不能顺着自己的心情养。你觉得它渴了就浇水,你觉得它饿了就施肥,可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养这些植物的时候,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养花养成花盆了——植物都死了,花盆留了一堆。所以,养生的基本要求是,你要了解它的本性。
养生之道的“道”指的是方向。“道”字上面是“首”,代表人的头;底下是“之”,代表方向。养生之道,就是要掌握人或自然的本性,知道往哪儿努力。
2.什么叫“动”,什么叫“作”呢?
繁体字的“动”是这么写的——“動”,左边是“重”,右边是“力”。它指的是用我们的脚发力。“重”的左边加一个“足”,就是“踵”,脚后跟的意思。道家还有个说法叫“踵息”,意思是说脚后跟也会呼吸。所以说,动是指动脚。
而作呢,是五指张开,是指动手。作业、作品、作坊等指的都是动手。
3.为什么现在年过五十的人动作皆衰的不多,猝死的多?
人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当气血不够的时候,先保护谁呢?人会先保护重要的部位,也就是我们的躯干,保证身躯的气血供应,流向四肢末梢的气血减弱。
现在我们有高科技,有手段,比如,健身房,为什么呢?有的人手脚不灵便的时候要去锻炼,强迫自己把气血从躯干分流到四肢,动作显得还是那么矫健,可是供应心脑的气血不够了。所以,现在的很多人不是动作皆衰,而是猝死。
4.什么叫“健身”呢?
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健身方式,不是现在的人在跑步机上运动,而是站桩——站得像桩子一样,手脚都不动。那么哪儿动?所有的胃肠开始蠕动,这叫“健身”。而现在的“健身房应该是“健体房”。
现在的人为什么不懂如何正确健身呢?因为活得太自我、太刻意,不愿放弃后天的那套东西。所以,让身心回归自然。方向对了,比什么都重要。
5.什么叫“知道”?
我们现在把“知道”当成一个动词来讲,其实它是一个动宾词。什么是道呢?首先,可以理解为自然变化的规律。你顺着或者你打算顺着这个规律走的前提是,你要知“道”。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道法术器”。“道”是天道;“法”是人定的,就是说你应该怎么跟着“天道”去做;“术”是技术层面上的操作方法;“器”是指有形的物质或工具。
6.食饮有节?
“节”!节制、节奏。
首先,节的本意是停顿。我们说“过年”“过节”,其实就是停顿一下,别太辛劳。岐伯在这里讲的是,第一,吃什么、喝什么,要跟着节气走。
第二,吃饭要讲节奏。胃是一团肌肉,有节奏地蠕动着,你顺着它的节奏一点一点地吃、慢慢吃,这时谁作主?胃作主,它会掌握节奏。结果你狼吞虎咽,完全打乱了这个节奏。食饮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