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莲闲记(一)——满怀期待,却以失败告终

莲,在诸多品类的花里,算是清新脱俗的一种了。周敦颐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作为它的花语,所以莲有“花中君子”的美誉。炎炎夏日中,每每在户外看到它,我就忍不住多欣赏一会儿,内心也变得平静而喜乐。

网图

莲的功用不仅是在观赏,它的根状茎也就是藕,可拿来做各式菜肴;莲子可以泡茶、入药;莲花也可以食用,据说还有美容的效果。此外,还会有小孩子把脸盆大的莲叶带梗折下,用来遮风挡雨。真的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

也是出于对莲的喜爱吧,早几年大概2015年,我闲来无事见网上有卖碗莲(莲的小型品种)种子的。网店页面配有精美的插图,上面的碗莲搭配着富有格调的花钵,相得益彰非常好看,我被深深吸引住了,就打算买来自己试种一下。我那时候还没结婚,有大把的时间来研究。老家也还没拆迁,我们住的是小院,正好可以养在院子里。

网图

记得买种子是在5月底,老实说买得有点晚了,北方的话最好是在4月底就开始种植,我这足足晚了一个月。种子不贵,几粒种子也就几元钱包邮到家。

种子到手后,我找来一个不用的脸盆,添上水,粗略看了下网店上的教程,依法把种子泡在里面。以后每天,一早起来我就赶紧跑过去瞅一眼,看看有没有变化,再把盆里的水换一遍。

约莫三五天,种子破口处冒出一个小嫩芽。满心欢喜,真的发芽了!然后小芽越来越长,芽顶渐渐形成尚未展开的一片小叶,两头尖尖,中间还有道细缝。

十天左右的样子,叶片慢慢就展开了,有一枚铜钱儿大小,薄薄的,浮在水面上。

网图

半个月之后,已经长出了若干片小叶,叶梗的下部也发出了几条须根。依照教程所说,该移栽到花盆里面了。

我提前网购了塑料的花盆,底部不开眼的那种。土的话,看网上说用肥沃的菜园土就可以了,也可不加底肥。我便骑了电动车,带上老爸钓鱼用的工兵铲,和妹妹一起去到姥姥家,问她们村里的菜地还在吗。姥姥说村东头的菜地因为房地产开发已经荒废了,眼下地里全是野草,不过取点土还是没有问题的。

去到地方,果然发现原来的菜地已经被蓝铁皮围了起来,里面满满的都是荒草,再也没有半点记忆中的样子了。

掘了土带回家,把土装进花盆里再注入清水。等水澄清以后,小心地把三颗幼苗按进泥里,叶子要浮在水面上。最后,再把花盆置于院中光照最好的地方。

至此,一切还算顺利。

入盆以后,碗莲长势迅猛,不断地有新叶发出,展开,很快就把水面完全覆盖住了,看着甚是喜人。但是,后来慢慢地就发现,它只长浮叶不长立叶,而且通过对比网图,浮叶的叶片总体也偏小。我一时搞不清楚里头的缘故,认为大概是时日不到,再等等估计就有改观了。而现实却不断地让我失望,转眼都过去两个月了,我的碗莲还是那个老样子,再没有什么进展。

网图

我当时觉得一切都做得挺好的,也不知道是错在哪里。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眼见一片又一片叶子长出、发黄、继而腐败,再无新意可言,我的耐性也逐渐被消磨殆尽。后来就不想管它了,水也懒得换,盆里头生了厚厚的一层苔藓。

入秋以后,天气转凉,随着碗莲的日渐枯萎,也宣告了我的试种以失败而告终。本来满怀期待能看到美丽的花朵,结果却连花骨朵也没见着。还有那亭亭玉立的叶子也没见着。

受了打击,心里就有种挫败感,好歹也投入了些许精力和心思。同时也意识到碗莲虽小,要想养好也着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现在想想,当时应该找找原因的,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来年有机会再种一次就是了,肯定会有进步的。不过那时已经兴致全无,完全不想再理会它了。

就这样过了五年,直到2020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