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读书是件挺私密的事。倒不是说读得书不好,但凡能出版刊印成书的,总有其独到之处(盗版粗制滥造者除外),只是觉得这本就是凭着本心而做的事,若非自觉自愿,又何必劳神费心假模假样呢。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的内心渴望一种平和,想要放慢脚步,却又被现实撕扯着、拖曳着,或者说,人本身就是个矛盾体。于是乎,不时有鸡汤文劝你回归自我,多读些书,享受宁静慢生活。前些日子,在北上广还上演了中国版“丢书大作战”,一时还沸沸扬扬。个人觉得,即使这些鸡汤文、公益活动的出发点是好的,让人读书,但总给人一种急功近利的感觉,仿佛你不读书就与世界格格不入,不读书就是凡夫俗子愚不可及,读书似乎成了时髦的词汇,热爱读书仿佛是个万金油的优点。于是乎,必须要用读书来装点门面,读的书也只看各大榜单排行靠前的,生吞活剥囫囵吞枣看完了事。聊天时也生怕别人不知道,非要把自己看过的书大加赞许,再加上自己的一知半解推荐给别人,而其实只有自己知道,肚子里只是半瓶水在晃荡,或许还没有半瓶水。这不是读书,这是被读书。
宋代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林语堂将这句话解释为,你三日不读书,别人就会觉得你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周国平则解释为,自己三日不读书,就会觉得自惭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不读书,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理由,为生计奔波忙碌、为家庭辛苦打拼、为情谊推杯问盏……而读书,只要一个理由,就是我想读书。在所谓忙碌的间隙里,你会有那种被抽空的感觉吗?如果有,那说明还有救。
被读书者,则必为浅尝,必求速成,必求迎合,必求卖弄。唯有基于自己的心意性情、兴趣爱好、环境激发,而发自本心读书,追求一种真知识真了解。冥冥中,一本书就是一个索引,把你引向更宽广的境界,又倏忽汇聚在一起,让你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经年累月之后,那些你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进你的骨血,造就了你的气质、你的优雅、你的举手投足,你的波澜不惊。
我们之所以读书,是因为我们感到孤独。因为孤独,我们读书;因为读书,我们知道我们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