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战争:与拿破仑对打
和平:既有战争结束的和平,应该也包括了战时的一隅之安。
对场景的描写很有特色,作者像是在搭乐高,把人物一个个放进去,妙手搭建出一个个立体画面。
找一个例子:
安娜·舍勒的聚会:纱锭自动运转的纱厂
主人安娜就像工厂主,满场转确保一切都按她的心意进行,连话题都不允许出现偏颇,一切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小瑕疵皮埃尔,很自然地凸显出来。
“纱厂里的老板给工人们派好工作后,自己在车间里来回巡视,发现什么地方纱锭不转或者声音异常,就连忙去刹车,调整一下,使它恢复正常运转;安娜·舍勒也是这样,她在客厅里走来走去,走到冷场或者话声太闹的一组人那里,插进一句话或者调动一下客人的座位,使谈话机器又不快不慢,正常运转起来。”——(一/2)
另一个就是对小配角的刻画,细腻而饱满。比如作为母亲的德鲁别茨基公爵夫人,为了给儿子谋一份体面的差事,“像你这样的年纪,一个人坐车,一会儿到莫斯科,一会儿到彼得堡,一会儿找大臣,一会儿见名人,你会对付各种各样的人,我真佩服!”
这是作为一个母亲的勇气。刚出场时她安静地坐在安娜·舍勒的姑妈身边,这位姑妈就像是那场聚会的地标,谁到了都被带去打个招呼,如此而已。而德鲁别茨基公爵夫人蛰伏在她的边上,伺机而动。求华西里公爵的时机,用语,态度,后来跟朋友谈起求人办事的坦然处之。“我要见哪个大人物,就写个条子:‘某某公爵夫人求见某某,’接着我就乘车登门拜访,一次不成,两次,三次,四次,直到达到目的。至于人家对我有什么想法,我才不管呢。”
“德鲁别茨基公爵夫人得意洋洋地说,完全忘记她为达到目的而受的屈辱。”这句话虽然讽刺,实则道出了何谓“为母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