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想快乐,还是自找不痛快?

1、明明特别注重外形,也很渴望别人夸自己漂亮。

却对别人夸奖直接回应“哪里哪里,你看我这里都有斑了”的过分谦虚,接下来就恶恨恨的对付自己那块不起眼的斑了。

明明很开心备战进入复赛演讲,也对接下来的比赛跃跃欲试。

临近上台却紧张得面无血色,恨不得自己从台上赶快消失。

明明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在竞聘中拔得头筹,成为新部门的头儿。

却开始诚惶诚恐,老觉得自己平时熟稔的同事看自己的眼光不对劲了,感觉自己被孤立和排斥了。

明明孩子考了98分,挺高兴的一件事。

你非要在表扬后面再追问一句:“你们班最高分多少啊!”再来一句:“不要骄傲,再接再劢,下次争取考上第一名!”

…….

好像明明挺好的事儿,突然间就好像被什么带走了,然后感觉整个身体被掏空。

被什么带走了呢?自然是念头喽——“我不够好”、“万一做不好怎么办”、“他们不服我怎么办”、“我的孩子怎么就比别人差呢?”。

2、似乎我们头脑里这种自我怀疑、自我否认、自我攻击的声音总是如影随行跟着我们,嗡嗡作响老让我们不痛快。

在我第一次接到我的导师周梵邀请我参与她课程部分讲授环节时,我激动难以言表。然而接下来竟然是漫长的寝食难安——

“我的声音她们会喜欢吗”、“我讲得清楚吗?”、“她们拿我跟导师比较怎么办?”、“我怎么讲都不可能讲得老师一样好啊”……

现在回想起来,我特别感恩我的老师,她始终比我更相信我自己。后来她可能看我实在太难受了,就给我布置了一个练习:固定抽一段时间去静坐观想,与在场的每一位学员去作链接。

于是我在脑海里想像着我在授课中讲得故事惟妙惟肖,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我的分享妙语连珠,他们颔首赞许;我偶尔的插科打诨,他们捧腹大笑;最后课程圆满结束后,他们与我热烈相拥……

在这种NLP疗法下,我不断发挥想像力,模拟未来情境与场景,来增强自己对迎接未来事情的信心。在这过程我不断的体会到了喜悦美好的感觉——成就感。

“你别高兴的太早了!”一个惯性的声音冷冷响起,循着我这个声音我看到了“可以高兴的条件——高分数、好大学、好工作、多赚钱、有权利……”。

3、按精分的说法,每个人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认为自己是神,无所不能,世界都按我的意愿来,否则就会有要毁掉世界的想法。如此的全能自恋,那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巨大成就。

“哼什么哼?有本事考100分啊…..”公汽上一位妈妈对孩子激将道。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的父母、社会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就把我们的成就感和成就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了。

我们就这样变得生活给别人看,别人觉得考100分好,那才能说明我真的好了。成就往往跟“获得”联系在一起,人们往往喜欢把获得进行量化,有量化就有了比较。

于是你本来挣了50万挺高兴的,可是你发现一哥们轻松就赚了100万,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 我们就这样看别人如何生活,别人孩子出国了,咱们的孩子至少也得读个名校。

在我们写作群里,刚开始大家迫不及待把自己的作品发到群里,互谈心得,相见恨晚,好不热闹。

突然一天,一个文友结合自身经历,用文言文写出一篇颇有《出师表》、《兰亭序》风范的自我介绍如横空出世般在群里呼呼炸响。

除了一片啧啧的赞叹声外,更多的声音是“大家这么厉害,再看自己的,小学水平”、“我的不敢发啊”、“能私发群主吗?”.......

甚至曾一度出现,本来大家在群里聊天聊着挺好的,但是群主二美老师一问作业大家就全都跑了。

大家都是因为喜欢写作才进入这个群里的,这么看来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享受到了写作的成就感才进来的。

只不过被人家一比就陷入了自我否认模式。其实一个人真的喜欢一样东西,不会因为觉得自己拥有的比别人差而开始不快乐。

4、所以你问问自己我们真的了解写作吗?如果真的把写作的点赞率、写作能出书、赚多少钱视为成就,然后才能得到成就感。

呃,我只能说,一是除非写作的人都死光了,就剩你一个。

二是你一条心奔着这个结果,你没办法在不喜悦的过程里得到一个喜悦的结果,同样的你没办法在没有成就感的状态下,去取得一个圆满的结果。

三是即使你真的达到了你所谓的目标,你能确保你真的快乐吗?

一次出差,在飞机的结识一位邻坐的所谓主流社会定义的成功人士。他很困惑自己相比以前很成功了比如他才买下1000万的别墅,但还是不快乐。

而且不光是他,他的一圈朋友也是如此。这次出来也是通过旅行散散心的,他眼神里透露着疲倦、迷茫、失落,真不是炫富和矫情。

据他说自己每完成一个目标后,短暂的快乐只有几分钟,接下来就是更加的紧张,明年还得更努力才行。“没办法啊,有人比我更成功呢!”。

我问他:“你爱你的这份事业吗?”他回答:“更多的是害怕,同行竞争太激烈啦,等我再挣1000万。我就金盆洗手,退出商战,好好享受!

”可是,我真的怀疑到那时他真的能享受到生活的幸福感和快乐感吗?

“等我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是我们无意识的口头禅之一。

这是我们获得存在感、安全感、认同感、自尊感、舒适感、充实感、成就感、满足感….的途径吗?

在我看来,我们最终追求的这些快乐的本质都接近于爱的本质吧!

爱的终极定义就是无条件的悦纳,回忆当初我们看到自己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们就是那么爱TA,TA的存在就已足够。

同样的,你爱当下那个努力的自己吗?好的感觉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就会不断产生,无需结果去验证,换句话来说,每个当下你都有好的感觉,你才有前行的动力。

5、曾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写作充满自我攻击,拿起笔脑海里的声音就跳出来摧残我:“写个毛钱啊你!就你这么水平,还奋斗球啊?你想写的别人都写得既全面又透彻啦,还不歇菜?.....”。

万物唯心造,当我内在把自已捅的鲜血淋漓一番后,特别是我真的也发现别人真写得好得没话说。我就没有多少勇气和力量再把笔拿起来了。

后来,二美老师和十三夜老师在写作课上分享道,热爱写作是最重要的,对自己慈悲些,耐心些。

她告诉我们在普通人际关系中,积极回应和消极的比例至少要达到3:1。

而我们在和自己对话的时候,积极回应和消极回应要达到5:1。这样你的心情才会好一些。

如果你内心有负面声音出来,你就用积极的声音驳回去:“我特么的怎么就不能写啦?写总比不写好!”。

90后的美女作家十三夜老师也启发我们,只要你有感觉,别人写的主题你也可以写,不同的主题也有不同的表达啊。是谁规定了别人写了你就不能写,我这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在自找不痛快。

如果今天你在一件事情上始终得不到好的感觉,那就先放下“如果”、“万一”、“应该”......之类的感觉幻像。因为你把好的感觉寄望于未来,就没有办法享受在当下。

如果你所要的快乐和幸福是建立外在那个具体量化的结果上。那不如由内而外的让我们的小宇宙爆发,推动自己不断前行。

所以别再自找不痛快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关键点真的不在钱和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人男 现在24了 有时候真的想放纵自己 有时候真的受不了精虫上脑的那种感觉 太难受了 有时候真的想单纯的约一炮罢...
    西大泥石流阅读 80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