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与反

        文章,是用语言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抒发情感从而形成一篇一章的东西。“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就如一潭湖水,没有思想、灵感的注入就像沙漠中的人儿无法得到水的滋润,湖水无法更新,就会逐渐变成一潭腐臭的死水;拥有思想与情感的湖水是有生命的,潺潺流水,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只有碧波荡漾、百转千回,才算达到极致,这样才能让读者百看不厌。

        那么文章该怎么写才能读来既有探讨价值,又百看不厌呢?

        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运用了一种结构技巧,而这种技巧就是“对照式”。两者对照,形成鲜明对比。

        比如,黑与白本是两种极端的颜色。正因为黑反衬了白的明亮,也正是白将黑突显得愈加深沉。两者鲜明对照,使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增强效果的同时让字里行间的褒贬情感更加强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从这一句话出发,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证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说明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文章一分为二,先从反面论述中国人“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正是这种反复回顾历史,沉迷在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无法自拔,使中国人一直自己认为心中的“天朝上国”还是一如既往的所向披靡,前来觐见的外国使者络绎不绝,殊不知早已腐败不堪。面对如今的落魄也只是将精神寄托于神佛,不付出实际行动,凭空落泪,丢掉的是“他信力”,而不是“自信力”。后文从正面出发,列举中国从古以来勤学奋进、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有些虽被抹杀于黑暗之中,有些不为大家所知,也正是这些人成为中国的脊梁,说明中国人也是有骨气,有自信力的。

        反面虽阐述了中国的落后,却在直接反驳错误论点,正面论证中国的正气所在,提出来正确观点。由一方面的“黑”衬托另一方面的“白”,增强了作者的情感,也充分说明了中国人的浩然正气是从骨子里出来的。正反对照的艺术结构增强了作者所论点的正面性。如郭沫若的《杜鹃》,通过可怜、哀惋,纯洁、至诚与狡诈、专横、残忍的一正一反两种形象的对照,显出杜鹃的可僧可恨,然后点出题旨: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形象鲜明,文章的主旨明确。由此可以得出,对照这一结构安排会为文章增添不少色彩。

        在平时的写作时,我们也经常运用对照式,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丰富文章内容,而且使文章的立场更加鲜明。正是这种一明一暗的呼应,让字与字间隙中的情感更加强烈。


语教三班  马蓉

219306011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待一篇文章,巧妙的安排文章结构极其重要,文章结构安排的巧妙不仅使文章提升一个层次,更能吸引...
    翟云飞语教三班阅读 2,750评论 1 1
  • 从3月29号那天起,开始了我的选科学习,周四的《村小教师成长计划》。从第一讲《教师常用工具和方法》到第二讲《...
    北雁南飞秋已至阅读 1,664评论 2 2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姚三清阅读 1,469评论 0 1
  • 反:《奇葩说》只是一个综艺节目 2018年12月8号,周六,《奇葩说》第五季总决赛结束。女朋友挺热衷于这个综艺节目...
    WendaoSolemn阅读 3,184评论 0 2
  • 今天早上刚到学校,我们就把我们的桌子重新摆了一下,这是为了我们同学的某些家长来到我们这儿做饭时用的。 在家长来之前...
    车达人阅读 2,24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