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左传》之五百一十三哀公十一年 下续

【传】

  吴将伐齐,越子率其众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馈赂。吴人皆喜,唯子胥惧,曰:“是豢吴也夫!”谏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于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越不为沼,吴其泯矣。使医除疾,而曰‘必遗类焉’者,未之有也。《盘庚》之诰曰:‘其有颠越不共,则劓殄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邑。’是商所以兴也。今君易之,将以求大,不亦难乎?”弗听。使于齐,属其子于鲍氏,为王孙氏。反役,王闻之,使赐之属镂以死。将死,曰:“树吾墓槚,槚可材也,吴其亡乎!三年,其始弱矣。盈必毁,天之道也。”

  秋,季孙命修守备曰:“小胜大,祸也。齐至无日矣。”


译文

  吴国将要攻打齐国,越王率领他的部下前去朝见,向吴王和臣下都赠送食物财礼。吴国人都很高兴,惟独伍子胥感到忧惧,说:“这是在豢养吴国的骄气啊!”就劝谏说:“越国在我们这里,是心腹中的一个病,同处在一块土地上而对我们有所要求。他们的驯服,是为了要求达到他们的欲望,我们不如早点下手。在齐国如愿以偿,就好像得到了石头田一样,没法使用。我们不把越国变成池沼,吴国就会被灭掉了,好比让医生治病,而说‘一定要留下病根’,是从来没有的。《尚书》的《盘庚》篇告诫说,‘如果有猖狂捣乱不顺从命令的,就统统铲除不留后患,不要让他们的种族延长下去’,这就是商朝所以兴起的原因。现在您的做法相反,想要用这种办法来求得称霸的大业,不是太困难了吗?”吴王夫差不听,派伍子胥到齐国去。伍子胥把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改姓王孙氏。伍子胥从齐国回来,吴王听说这件事,便派人把属镂宝剑赐给伍子胥让他自杀。伍子胥临死的时候说:“在我的坟墓上种植檟树,檟树可以成材。吴国大概就要灭亡了吧!三年以后,吴国就要开始衰弱了。骄傲自满必然失败,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秋季,季孙命令整顿防务,说:“小国战胜大国,这是祸患,齐国没有几天就会来到的。”


吴国这是第二次出征齐国了,越王勾践来朝给吴王夫差和百官都送礼了。记得哀公元年(前494年),越国险些被吴国灭亡,到现在整整十年过去了,越王勾践还在卧薪尝胆吗?当年伍子胥断言“越十年十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按照这个进程判断,越国已经完成了经济的重建和财富的积累,国力恢复到了一定程度,越王勾践心里也有了某些小算盘了,对于吴国穷兵黩武,举兵北伐也是乐见其成的吧!

伍子胥对越国的警惕还在,他的理念更倾向于远交近攻,击败远在北方的齐国,对吴国没有实质性的好处,不如专心吞并越国,壮大吴国自身。可惜吴王夫差更喜欢争霸中原,对于在南蛮窝里横不感兴趣。伍子胥为家族安排后路,却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鲁国则在准备应对齐国的报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