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有一期“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不是一种美德”,蔡康永有一段话很触动我,大意是:麻不麻烦跟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关,关系决定了分寸,如果你的分寸超过了你们的关系就是麻烦,麻烦会让人为难。比如我是你很好的朋友,你得了癌症告诉我很正常,因为我是你的朋友,我有义务照顾你关心你。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只是照过面的人,或者泛泛之交,你说想我请你吃顿饭OK,但你突然告诉我你得癌症了,就很奇怪。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个?你想让我怎么办?作为一个人类,我总不能说,哦,我知道了。仅此而已。但我又不可能做更多。
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人。
他们与人交谈时的发言都是从“我”出发:我今天干了什么,我喜欢什么,我觉得怎样,我看到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又或者我打了一个MVP。仔细想想你是不是这样?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无论和谁在一起都是同一种“恒星”模式,围绕着自己,有些甚至是很私人的事情,别人只能硬着头皮,顺着这颗愚昧的“恒星”把话接下去,实际早就离心运动了。
他们还会把这些关于“我”的东西PO到社交群、朋友圈,或是想求关注,求炫耀,求点赞,仿佛小孩子仰着头在说“快表扬我!快表扬我!”。也许他们很缺爱,或者很孤独。但殊不知,这种压抑不住的求点赞只会让自己更孤独。因为不停索取是不可持续的,总有一天会透支。而给予(布施),却会收到越来越多的回馈。给予别人更多关注,想想分享能给别人带来什么,或许多做一些这样的思考,你会逐渐从自我的孤绝中走出。
有没有想过你告诉别人的这件事,会不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个?我是否关心这个?当你把一样东西发到社交圈,是否想过,这种分享对别人是否是一种骚扰?或者有没有裨益?
克服求赞分享也是一种自制。
一件事应该选择合适的听众去分享。如果恰好是相关的或者是感兴趣的东西,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心怀感激。分享的目的不是为了求赞炫耀,而是因为好的东西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而人有了自制才会有光。
缺爱的人不会因为求关注获得更多爱,想要走出孤绝,首先要学会布施。
关注下周遭,会让你不会走向自我封闭,关注下周遭的声音,会让你不再空虚。一个布施者会有众多的信徒,内心也必是充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