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醒来,想着趁热打铁把近四天的参观见学感悟整理出来)
小时候就听说过红旗渠,只是没有机会一睹其风采。今年终于有机会到红旗渠实地参观见学,属实兴奋了许久。
此次红旗渠参观见学活动主要通过听、看、走等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走进红旗渠,感悟红旗渠精神的伟大。一路下来,脑海里出现最多的字样是:了不起、不可思议、很震撼、太伟大了……
实地参观红旗渠
11月9日、10日两天,我们先后参观了红旗渠精神纪念馆、红旗渠红飘带、红旗渠主干渠分水闸、红旗渠青年洞。徒步红旗渠大堤,实地体会修渠人的伟大和工程的不易。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与山西省平顺县境内。林州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偎依太行山。红旗渠从山西平顺县浊漳河引水入林州,70多公里主干渠穿越崇山峻岭,像挂在山崖上的一条水长城,加上修建到全林州各个乡镇的配套工程,累计1500余公里。相当于从哈尔滨到林州再到广州的距离。主干渠的70多公里中有20多公里在山西省平顺县境内,是红旗渠的第一期工程,林州人跨省修渠,把浊漳河水截流,修建拦水坝,抬高水位,逼水上山,让水顺着水渠流进林州。
我们能够实地参观见学的其实只是其中一小段工程。但是跟着红旗渠干部学院的带队老师走在渠堤上,听着老师的解说,边走边看,边感受边思考,已经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我出生地是安阳市另外一个县的农村。老家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从小没有见过山。上了大学,走出农村才见到大山。此次参观,穿梭与巍峨的雄伟的太行山中,看着“壁立千仞”的大山峭壁悬崖,层层叠叠的石英石,真的不由自主地感叹,这种环境能修建一条拯救生命的水利工程,需要付出多少代价?需要怎么样的勇气?需要什么样的带头人和需要什么样的一群人?
红旗渠堤坝不足两米宽。因为搞旅游开发,两边都加了栏杆,游人走在堤坝上安全了许多。红旗渠沟槽宽的地方8米,至今水流无需动力驱动,全程自流。在曲曲弯弯的大山峭壁上,70多公里做到1:8000的落差,真的难以想象。也就是说,每8000米落差是1米。你能想象得出来,是一个叫路银的老汉用水盆和水鸭子一次25米一步一步测量出来的吗?
红旗渠修建与1960年元宵节至1969年,前后10个年头。我们大部分人应该从历史书或者听老一辈人哪里了解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历史。老人喜欢说五八年大旱灾荒。修建红旗渠正是开始于灾害年月。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没有上级财政拨款,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靠着钢钎、铁锤、土炸药,麻绳、推车、跳筐,这些最原始的生产工具,30万人战天斗地,硬生生地在悬崖峭壁上扣出一条水长城。
青年洞是有300个青年组成的青年突击队修建而成。在百日休整的大政策下,绝大部分修渠人撤下回家休整,收拾农田,留下300名青年,抢时间一锤一锤地修通了青年洞,也是主干渠的咽喉工程。
青年洞也是众多国内外领导人、游客参观受教育的地方。青年洞旁的山崖上“山碑”两个大字更是诠释了红旗渠的伟大,山就是一座碑,碑就是一座山。
聆听红旗渠故事
一路上,带队老师讲述了很多修建红旗渠的过往和红旗渠对林州人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室里,授课老师回顾了很多感人肺腑的经典人物故事和红旗渠精神的由来与传承;屏幕前,一幕幕震撼心灵地话剧,一段段没有修饰却让人时而热血沸腾时而泪洒双颊的对话震颤着我不够强大的内心。
(11月13日,在返程的车上,继续写学习感悟)
如果只是用双眼去看,用脚步丈量红旗渠,真的不一定能够有太深的感悟。好在课程安排有带队老师的解说,有视频观看,有教授讲解,才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了解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帮助我们穿越到过去修渠的那段历史,像是一个参与者感同身受地感悟那段伟大的岁月,真正理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所蕴藏的宝贵力量。
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不过30出头,下决心要从根本上解决林县人缺水的问题,这得多大的魄力和勇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就有这种气概和担当。我相信很多领导干部都有给老百姓干实事的愿望。但是不图名不图利,一心为民,大公无私,思想干净纯粹并非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能做到。我认为,杨贵等领导同志做到了。
修渠十年间,除了工程难度大,还要面对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压力。想想这样生活十年得多少压力和痛苦?话剧《红旗渠》里有一段,杨贵书记送董昌有副县长去山西时,两人有一段对话,杨贵好像内心压抑了许久就要爆发出来一样,说着说着就哭起来的。在观看中央电视台对白发苍苍的杨贵采访时,有一段也看得出杨贵双眼饱含泪水。每一个内心长期压抑过的人都会理解那种感受。每个人都有强大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真正的强者,真正有担当的党员,会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管多大困难,都能咬着牙坚持下去,发泄完了,眼泪一抹,跟没事儿人一样,继续前行。这可能就是那个时代领导干部的担当和精神信仰吧。
副县长马有金是修建红旗渠的第三任指挥长,9年之间除了母亲去世当天回家料理了后事之外,一直吃住在工地上,真是把责任看得比命重要的人。在红旗渠纪念馆有一个炸药箱是马有金的私人用品,那是他住在工地上存放个人衣物的“家具”。箱子上贴着一张收据,证明这是他自己掏钱买下来的。在工地上,所有东西都是公家的,任何人不能占小便宜。即使指挥长也不能不出钱就占用一个箱子。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来红旗渠参观时,曾经在存放马有金用过的木箱的橱窗前伫立很久,对这样的干部很是尊敬。
(2020年11月17日续写)
红旗渠修建期间有太多感人的故事。通过一周的学习培训,我们能够了解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承认个人泪点有点低。听着很多故事不自觉地就热泪盈眶。
吴祖太是红旗渠设计者,当时只有26岁。他不是林县人,是原阳县人。主动请缨参加红旗渠修建设计工作。他刚刚中专毕业。他给杨贵书记说,我拿脑袋保证设计的没问题。实践证明,他的设计是很成功的。
当时介绍完吴祖太的事情后,我就发自内心的佩服。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有这样的担当和魄力,实在难得。从学历上来说,现在的博士毕业生都不一定能单独完成如此艰巨大的水利工程。可见,当时的学生是有真本事的。
可惜的是,他生命定格在27岁,隧洞塌方牺牲在工地上。林县人送他遗体回原阳老家时,吴妈妈拉着来人的说,儿子没死,这就是她儿子。来人跪下认下这门亲戚,一直给老人养老送终。听着这段故事,真是感人至深。
任羊成、张买江等特等劳模的故事,也是感动地我热泪盈眶。
那时候的领导干部内心很单纯,就是为了给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老百姓也是很单纯,一声号召,十多万人上工地,可以想想当时浩浩荡荡队伍,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响彻太行山中,是多么得壮观,多么得可歌可泣。
红旗渠修建成功,不但解决了林县人吃水灌溉的难题,更是解放了林县人的思想,还让林县人更加自信。
林县人几千年缺水,走过奋斗,但是都是境内兴修水利,没有想过从山西或者河北引水入林。红旗渠把水引进来了,思路也打开了。他们认识到了更加大胆的干事创业的思路。修渠人组团外出干工程,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让他们思想更加解放。红旗渠都修成了,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十年磨一剑,就像打通任督二脉的高手一样,从此一路开挂。没有什么困难可以吓到他们的!这是磨练出来的自信。
红旗渠培训一周,感悟很多,收获很大。感觉写不完,说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