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特别特别想聊一聊我的孩子们。
原因是看到了一篇文章《做一个“00后”,到底有多舒服》,里面有这样的话:
“《零零后》的拍摄对象,正是一所收费不菲的北京幼儿园里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在北京城内有房有车,甚至可以让母亲做全职主妇,他们是标准的中产阶级二代……所谓‘二代’,指向的是一种最自然不过的传承秩序。《零零后》中的中产阶级二代之所以在一种强调‘自然’的教育理念中长大,正是因为他们只需要‘自然而然’就可以成为其父母的接班人。当我在B站看《零零后》时,一条弹幕闪过:‘我们这儿的00后都已经进富士康了’。《零零后》的时间结束在这些北京孩子的中考,而在中国的农村,据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无法接受高中教育。当北京的中产阶级二代孩子为如何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而苦恼时,中国另一些地方的孩子甚至来不及考虑这个问题就已经被卷入了社会的洪流之中。”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没有办法平静,因为这样的情况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并不是所有的00后都是王源和易烊千玺,并不是所有的00后都在学画画,学钢琴,学跳芭蕾舞。他们很多人从四岁开始就帮家里做饭,更小的时候就和父母下地里打核桃,甚至有很多人没有机会陪父母一起下地。而这样的孩子有多少呢,罗斯高在“一席”的演讲中提到了,中国有一半的孩子生活在贫困的农村。可是,我们的网络,我们的媒体,我们的大众认知,只知道其他的那些00后。
晚自习的课间,学生们喜欢和我在楼道里聊天,我有时会问一些他们家里的情况。有一个孩子说,做饭是爸爸教的。我问,妈妈呢?妈妈在外边打工。做什么工作啊?盖房子。妈妈盖房子?不会盖,但可以做运沙子那种工作。爸爸怎么不去打工呢?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脚就坏掉了,不能干活。每次听到这样的故事,我好想抱一抱他们,因为我的心里受不了。但是他们却分明都在微笑。
我批改他们的数学作业的时候,他们错的那么多。这让我感到心痛,感到绝望。因为我知道,在中国的农村,如果你不是最突出的人,你永远不可能进入高中,进入大学。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当你听了一个孩子的故事,觉得她值得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觉得她应该被命运温柔以待的时候,却冥冥之中看见,她的未来很可能不是那个样子。
这就是最让人绝望的地方。
表姐家有一个小闺女,在北京上幼儿园。我从朋友圈知道了她最近在学英语,镜头里的她英语说得那么自然,那么流利,那么大方。可是在云南的乡村,在我的学校,我一直在教六年级的孩子们ABC,教他们我是I,你是YOU。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听到的一些商业上的故事。说两个行业巨头竞争,死掉的是这个行业里的那些小喽啰。城市的家长提心吊胆地关心着孩子起跑线的问题,拼了命要让孩子进最好的学校,报尽可能多的兴趣班,到头来在未来的时代大潮中,被牺牲掉的,却是那一半的农村孩子,因为那条所谓的起跑线是那么的明晃晃,他们靠不近,更比不起。
我有一对双胞胎表弟,上的是职业高中。接着就进北京的一家工厂打工。过年的时候,二舅跟我说,他俩工作做得挺好,就是太老实了。我说,还是得多学点别的,因为中国的那些精英们马上要搞出人工智能了,他们说最先淘汰的就是技术工种。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差距如此的悬殊,为什么有钱人家的孩子会更优秀,农名工的孩子只能是农名工?
记得刚到学校的时候,有一次出去吃饭,正好有中铁的人一起。听他们讲到了这边在山上挖隧道修铁路有多么困难,但是再有几年时间,这里就要有第一个火车站了。这是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国家对于西部的支持和扶助,而不是新闻联播里的冠冕堂皇的报告。我们学校旁边就是小湾电站,电厂也为学校捐了很多钱,听校长说,有时他们的员工还会给学生来上课。就在上周,大概是叫救助儿童基金会的组织给学生们送来了几百套新的桌椅,把之前的旧桌椅换掉了。我在学校里负责学生营养餐的每日上报,学生们每天有牛奶喝,餐餐都有肉。
可是,为什么农村儿童的辍学率还是那么高?为什么农村儿童的大学梦还是那么难?
对不起,这个问题我还回答不了。
罗斯高试着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希望孩子们的家长回到农村,希望政府拿出钱让孩子的妈妈回到农村。他觉得一个小孩在0-3岁的时候是他智力发育的关键时间,如果有了父母的陪伴和正确引导,他的大脑将不一样。
我觉得这样的建议是极有意义的,只希望这样的建议,这样的研究成果政府可以看到。
前几天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回答我几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来上学。
很多人写的是,来学知识。其中一个孩子写的是,为了学到知识,将来成为一个大富人家。
我看到这个答案的时候没有觉得这个小小的孩子很物质,反而由衷地喜欢这个答案,因为我看到了我想要的东西,那就是支撑他学习的动力。
记得刚刚参加美丽中国培训的时候,开幕式上有一个问题:你认为优质的教育是什么?我当时说: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教育。
可是,现在,我觉得我当初说这么虚无缥缈的话简直就是在放屁。
现在,我真心地觉得,只要能让我的学生将来考上大学,就是优质的教育。
考上的人,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