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来深圳一个月了,从最开始的一种新鲜感已经慢慢熟悉,现在正在寻找一种归属感。我在思索着,如何才能在这魅力却充满竞争力地地方留下来?
最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富爸爸,穷爸爸》,是罗伯特.清崎写的,没错,就是这样一本其貌不扬的书,却经历了二十年时间的选择,1999年出版至今,畅销一直不减。
网上有句话:“二十年前,读《富爸爸穷爸爸》能够成为亿万富翁,十年前读能成为千万富翁,现在读是什么还是什么。”我们现在回头看看当初那些搞房地产的,应该就非常能印证这一句话了。
初涉理财知识,是在大三下一门叫《工程经济学》的课,我觉得非常幸运,能在学校的时候就能遇到一个思想比较超前的老师(其他老师当然也很不错),并给我们分享他的知识。要知道,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甚至工作了很多年了都不知道什么是“被动收入”,什么是“资产”与“负债”的区别。不过也很感伤,我在大学之前对于这些东西完全是陌生的,而且如果没有遇到这个老师,我可能也和很多人一样,对上面的概念都不了解。
这本书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罗伯特清崎的亲生父亲,是一个博士生,在政府部门工作,收入并不算低,但由于缺乏理财的观念,也就是穷人观念占主导,导致他即使收入很高,依然生活潦倒。不过他从小就教育作者,要好好读书,读个好大学,最后找一个稳定的工作。
另一位是作者朋友的迈克尔的父亲,他没有读大学,很早就自己出来创业,作者9岁的时候就想着怎么赚钱,于是就跟这位富爸爸学习跟发财有关的知识。学了大概30多年。
在稳定与不稳定之间,在被动与主动之间,作者均选择了后者,也就是听从了富爸爸的观念,这其实需要非常大的勇气的。
我的想法与感慨颇多,想通过三个问题展开:
1. 你目前的工作(生活状况)是怎么样的?
2. 你喜欢安稳还是改变?
3. 上学,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吗?
我们一个一个来。
1、你目前的工作(生活状况)是怎么样的?
我目前的状态:大学刚毕业一个月
工作地点:深圳
岗位:从事的是家人,亲戚,朋友们认为的比较理想的工作——交通规划,在一家普通国企。也就是大家普遍认为的相对稳定的工作。
目前的工作内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图片的修改,PPT的制作。主要是一个辅助性的工作。
工作强度:每天(9:00-12:00,14:00-18:00),周一至周五,周末双休。如果项目不赶得话,可以按时上下班。
工作氛围:有专门的项目组,一个项目下来。大家有明确的分工,领导特别平易近人,大多是年轻的小伙。比较轻松,自由。
工作环境:普通的办公室。
上面是一些硬性的条件,而以下是我的感受:其实我是挺喜欢这样的工作节奏的,做的工作也是自己专业相关的,还能有周末双休。特别是每当我想到自己画的道路图,即将指引城市的道路建设,总觉得激情澎湃——也可以说,我在改变这座城市,哪怕只是一小点。
只不过,目前我会有几个困惑,甚至说焦虑:
一、我不知道我还能这样工作多久?
二、我不知道如果要换一份工作,我能做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顾虑,是因为如此稳定体面的工作,让我得到了很多,却也让我失去了很多:
首先是失去时间,我将在异地工作,我失去陪伴家人的时间,失去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的时间,失去谈恋爱的时间……此外,如果我持续在这个岗位工作,在能力足够的前提下,最后就算做到非常高的岗位,我依然没有办法在深圳买一套100平米以内的房子。相信这也是大城市中上班人群普遍的痛点。
目前情况下,我做的是大学相关专业的工作,除了这份工作,我暂时没想到还能做什么,新媒体运营、PS处理,这些副业现在暂时不足以强大到支撑我的生活需求。
上班之余,我会尽量想着让自己充实一些,比如现在的写作,晚上回宿舍就学习专业的软件,一有时间就学学理财的知识,总感觉自己一直在路上,因为我坚信,年轻的时候对自己的投资才是最值得的。只有不断充电,扩展自己的视野,路才会慢慢边宽。选择才会变多。
2、你喜欢安稳还是改变?
其实我是一个喜欢比较稳定的人,并不大爱折腾。
也就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衣食住行都可以简简单单的就好。只不过,慢慢发现,目前所拥有的稳定,是不太靠谱的。
网络支付等智能技术让全球非常多的银行柜员下岗,无人收费站让非常多的高速路收费员没了工作……最尴尬的事实是,也许他们在一个这个行业奉献了青春,却失去了工作,不再年轻,这个时候不得不从头做起。可是想象一下,这时候的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不管时间还是体力上能拼得过20岁毕业的毛头小子们吗?
没有哪一个组织是绝对安全的。只有自身能力的积累,才能带来安全边界和真正的自由。
也就是说,你在一家公司有工作,当你失去这份工作的时候,你有充足的信心,随时找到下一家公司,给出更高的薪水,因为你有能力创作独特的价值。
这时,给自己的充电显得很重要。同样的24小时,同样的工作,真正拉开距离的,就是除了睡觉8小时和工作8小时的时间安排,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东西,甚至看点书,和什么都不做,一样都会过去,只不过时间累计下来,通过量变引起的质变,会发现两者明显的不同。
3、读书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吗?
说实话,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目前我们中的很多人,大致轨迹是这样的:先是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其次考高中,考完高中考大学,大学毕业就找工作。许多家庭给孩子的观念也是如此,特别是很多农村家庭,当然,很多孩子们深信不疑。
考完高中,肯定就想着上大学,很多学生在选大学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就业地点,专业工作好不好找,收入怎么样,这类实际的问题。当然,这非常好,不论做什么都可以的。社会需要医生、需要公务员、需要教师,需要任何一个岗位,他们都是非常重要而且有价值的。每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和家人,这样也是非常成功的。我并不是怂恿所有人都去创业当老板,只是想通过我自己的思考,让大家了解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上学就是为了工作吗?毕业出来就只是为了一份工作吗?
如果单纯只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有个好收入,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饶了一个大弯,如果直接把才华和精力放在赚钱这个目标上,寻找最直接的路径前进可能速度早已不一样。
而我们之所以会急着去找工作,除了家庭的灌输,就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因为害怕交不起房租,所以工作,因为害怕未来养不起孩子,所以工作。许多人的工作本源来自于内心的恐惧——对现实生活的恐惧。这种恐惧推着我们不得不向前走。
其实,工作时解决暂时问题的一种方式,但是很多人却把它当作解决一生问题的途径,只有在这个岗位上,付出时间、付出精力才有工作,有劳才有得。不工作就一无所有。其实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不工作也能有收入。(关于方法,我也还在探索,后期继续分享)。
读书肯定是有用的,通过读书,你能够的选择的机会变得更多,你的视野会变得更加开阔。
不过想要过更自由的人生,只有工作是很难以支撑的,你可以自己去做生意,可以去知识付费平台上讲课,可以学投资理财……如今获得收入的渠道越来越多。当你的收入不需要通过出卖自己的时间就能满足生活需要时,你就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财务自由。
路其实有很多,关键在你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