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谈及的第二个习惯是“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作者分析了各种生活中心的利弊(以家庭为中心、以金钱为中心、以享乐为中心、以个人为中心等等),最后提出高效能人士应该以正确原则为中心。但是,个人认为在后续的论述中极容易引起误解。
我们先来看看几段过于原则的描述:
原则是深刻的、实在的、经典的真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们准确无误、始终如一,完美无瑕,强而有力,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以原则为生活中心,智慧和人生方向的来源就是正确的地图,反映事物的真实历史和现状。正确的地图让我们能够清晰了解自己的目标以及实现途径,能够基于正确的资料做出更有意义、更易执行的决策。
多么牛的“原则”,只有我们树立好“原则”,然后以“原则”为中心为人处世,我们便从原来被牵着鼻子走,翻身而为自己的主人。
考虑到这一章的重头戏是撰写个人使命宣言,而这个个人使命宣言就是我们要树立的个人原则,那是不是说,只要我们写下了几句高大上的句子,然后依照行之,就能成为自己的主人,这就是我说的容易引起误解的地方。
其实,生活从来不是这样。比如,我在面对学生反复出现的问题面对经常要发火,而这显然是对教育无益的。我写下了: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能发火。我觉得没有人会说这句话不好,没有人反对一个教师把它作为自己的其中的一条原则。
但写下来并不代表能做到,事实是根本做不到。所以,作者所说的原则并不是写下来这么简单,真正的原则不是写出来的,那真正的原则从何而来?
真正的原则是活出来的。我相信,一个本来就讲原则的人和一个以金钱为中心的人读这一章会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体验。以金钱为中心的人可能会嗤之以鼻,因为对他而言,以及被金钱控制住了,根本跳不出来。
当然,这里面很有哲学味,如果一个人也是以原则为中心的,但其指定的第一条人生宣言就是事关金钱的,比如一个商人制定的第一条原则是“让本金发挥的效益最大化”,并且从不违反。那么这样的人是以原则为中心的还是以金钱为中心的?
这样的人,恰恰是以原则为中心的。也就是说,以原则为中心和以其他为中心的人之差别,不是选择之不同,而是人生境界之不同。没有人天生以原则为中心,在以原则为中心之前Ta可能是以其他任何一个为中心的,比如一个人先是以金钱为中心的,然后才以原则为中心的。
这种转变如何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一场巨变,突然遭遇到一场变故发生的心里转化。可能是一次顿悟,也有可能是阅读上的拾级而上带来的领悟。
我经常提到死亡,一个死亡就可以消解一切。在死亡面前?金钱有何价值?权力有何价值?享乐有何价值?甚至家庭又有何价值。这个思路大概是作者在本章开始让我们畅想若干年后,我们死了,亲人向我们告别的场景一致的。
在消解了一切之后,你总得拾起来什么(否则就得自杀),那拾起来的东西就成了你的原则。你想玩一场权力的游戏,追逐权力就是你的原则,虽然你知道这是没有现实意义的,这跟在迷雾中追名逐利完全不一样(以权力为中心),这已经是以原则为中心了。
所以,我说原则是活出来的,当你跨越了种种“无明”,见到了生活的真谛,你选择了一些东西来成为你的原则,成为你的人生宣言,你便成了一个以原则为中心的人。即便,你从来也没有写过什么人生宣言,但那些信条早已在你的骨血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原则是活出来的,为什么还要写人生宣言?可以把写的过程视之为“桥梁”,真正的以原则为中心的人是不需要它的。但是,那些朦朦胧胧已经有原则的感觉,通过写人生宣言,通过对人生宣言的坚守可以挺进真正的以原则为中心,虽然这种挺进的程度是因人而异的。
回答开头的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原则”这么牛?答曰:活出来的“原则”才能这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