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天没有写,实在是想写。
在写之前去搜索了一下:什么是性感的文字。跳出来的是连岳的一篇旧文《文字性感的临界点》。连岳讲述自己写字的经历,找到写字不痛苦的临界点是在不装逼了之后。也说很多人有相同的经验:开始写日记之后。连岳自己总结为是在看了王小波还有他的导师罗素的作品之后,才明白写作的道理: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写,聊天风格,平白,偶尔逗你笑一下。
文字不是用来伪装和附和的,它是表达我真实的想法,这样的自我对话才可形成,这才是它存在的意义。
这个开场白差点有些收不住了。
为什么要去搜索这个题目呢?
读完《运营之光》总是会想到作者说做内容应该怎么做功课,而他也在讲述自己经历的时候说,他自己很喜欢写字,偶尔也能写出来一些既能打动自己又打动读者的文字,还给读者说,如果你也喜欢做内容,就要想办法去做足功课多做出来一些更牛更性感的东西出来。所以才始终放不下好奇心,想去明白什么样的文字,什么样的内容才是性感的。
打动自己又能打动别人,有自己思考和个人体验,真诚,有自己的性格,用心和读者交朋友。
再来比较连岳说的他明白的写作的道理,也就是文字性感的临界点:不装,表达真实想法,聊天风格,平白。
好像找到一些共通的东西。
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在简书上写,没有拘束,想写什么都行,有时候是读书笔记,有时候是感悟,压抑不了的情绪。反倒是过去一段时间之后再去翻看那些有情绪的文字,就觉得写的真过瘾哪。当然有些文字事后再看也有很多忐忑。可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又特别会给自己打气,比如跑到笑来老师的博客里面,往前翻,把他感叹考试托福时候,考场有风吹过很冷的那一段文字找出来......(原谅我)。
或者是去找和菜头写过的那些话,和菜头的文字是真耐读啊,我此刻想到,好像性感的文字,应该就是他那样的,不过很多时候他的风格偏冷酷罢了。他们都是源源不断的在给我力量,现在也又证实了,罗永浩说他当初把自己关在滚滚红尘之外的小破屋里死磕自己学英语,问口放上一麻袋的励志书籍,是真管用的。
还想写一写,平白。
一开始我读笑来老师的文章,他反复会说,真诚朴素比什么修辞重要,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写,就真诚朴素。
也想琢磨真诚朴素,找他的书来读,体验最深的不是他一直强调的那些道理啊,概念啊,还有方法论,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些才是重点。即使不用“来读”搜索,也能马上在记忆里搜出来他写过学习计算机的经历,因为一个很重要的考试被计算机老师取消了,另一个老师带着他,背着计算机,去赶火车参加比赛,参加完了考了好成绩却也不能记录。背着计算机又去赶火车,在等火车时候有风吹过(怎么又有风吹过?),笑来老师写到凄凉,在他的文字里能读到。
还想到了《精进》这本书里,作者写过,我们读书,不仅要读出来作者文字表达出来的意思,还要有读“留白”的能力。
怎么读“留白”呢?我也常常去想。但目前还没有可以用来刷存在感的方法。这时候一根筋的想法又跑出来,与其找方法,不如多去读一页书,读多了,就知道怎么读懂“留白”了。
也想到了木心说老子,这里不谈论他对老子哲学思想的赞美。来说他理解的老子的文学性。语言直白,可是含蓄。
直白容易粗浅,含蓄就晦涩了,而老子总是直截了当说出来,再想想,无限深意。他说,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像人的肉体一样,贵在骨骼的比例关系,肌肉的匀称得当。形体美好,穿什么衣服都好看——最最好看,是裸体。
我主要想写什么呢?
首先我很想写。
想学习怎么写的好。对黄有璨总是提到的“性感的文字”比较感兴趣,因为去看他的公众号,搜索“性感”能搜出来300多篇文章都有这个关键字。他们习惯会说,一个产品,方案,文章,或者一个人的风格是“性感”的。这里暂时找到了他们团队的一个人对性感的理解:
所谓“性感”,就是某种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东西。就是那种你一眼看过去,或者一下子体验过后就知道这个东西这个地方跟那种烂大街的妖艳贱货不一样的感觉。也是某种坚持信念的原动力、不甘平庸的想象力和传达温度的感染力,是这些东西让一个人或一件事有了独特的“识别度”。
我也暂时还不能评判这个定义,可以先找来参考学习。
最后发现一路找寻答案,把找答案的过程用聊天的方式说给朋友听,和自己一开始想到的可能会有的收获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