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闺女生病了,我老公下班了之后,还说要去打球,我就非常生气,打电话过去,“你爱回不回,闺女都病成这个样子,你还有心思打球!”结果,回来之后,他看到闺女只是咳嗽,没什么大碍,就显得很不耐烦。于是我们开始了谈话。谈话间充满了抱怨。我抱怨他是个甩手掌柜,下班回来就“葛优躺”。他抱怨我,孩子照顾的不好、家务做得也不好。
而谈话的最后,永远是我在生气,他在沉默。
但是话说回来,能够心平气和的把事情说出来,也是一种沟通,也许不能得到承诺,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中,我们知道了对方的想法,并且试着在生活中去改变自己的做法,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
人类的核心属性就是社会性,而社会性就决定了个体不可能脱离社会孤立生存。人际关系的处理对于工作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不管处于何种境况,亲密关系都是人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对于伴侣,子女,父母,我们这一生都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是为什么越亲密越伤害,有些甚至反目成仇呢?他们至少有一方甚至双方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尤其是在两性关系中,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爱情天注定,既然是上天安排的,对方就能够理解自己,遇到问题就会自然的解决,不需要努力。
举个例子,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看电视,看着看着,男人突然说,我需要多一点空间。这个时候女人脑海一片空白,各种脑补两人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内心戏演足了,实在憋不住了,女人说,“你究竟是什么意思?”男人说,“我需要你坐过去一点。”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相信类似的例子应该不甚枚举。一个不愿意问,一个不愿意说。感情就是在这样的互相猜忌中消磨殆尽。曾经誓言要共度一生,到头来却说,我真是瞎了眼,怎么会碰上这么个人。
那么在亲密关系中,打造自己的核心价值把自己最真的性情传递给对方,双方能够为彼此牺牲,单方面无条件的付出,这份爱是不会长久的。其次,理解是爱的基础,这就要求,夫妻之间能够坦诚相待,把自己的需求和理想分享给对方。最后一点就是用心的爱对方,生活需要仪式感,不要吝啬我们的真心,一封信,一束花,一份礼物都是你表达爱的方式。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幸福是受到基因和三岁以前的经历的影响。但这些只是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决定因素。其实增强幸福感的最大的因素就是追求有意义和快乐的事情。从小小的习惯出发,悉心去体味生活中的乐趣,接纳自己的不足,不管在怎么样的生活状态下都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肩负起让自己更幸福的责任。
我们要学着转变思维模式,遇到问题的时候,想办法解决问题,并采取对事实有帮助的行动。伴侣之间给彼此空间,也给彼此犯错的机会,但是也会采取行动做出相应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彼此鼓励,一起成长,达到共生共赢的状态。
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为什么我们的幸福往往在别人的眼里,却又不自知呢?
培根说,“亲密关系可以将我们的快乐加倍,将我们的痛苦减半”。幸福的人生跟良好的亲密关系是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