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根本区别
传统:确定性的需求;想要的结果是明确的。
AI:人工智能是用来预测的;输出结果是有不确定性的。
1.思维方式
1.1 传统编码做需求
开始背景- 实现过程 - 结果,更加关心过程的实现;
接收需求方式:从产品或开发人员中获取需求信息
1.2 ai做需求
开始背景- 实现过程 - 结果,更重视开始背景和结果的具体定义;
接收需求方式:建议让开发多参与去了解到业务的直接想法(建议)
2.实现方式
2.1 传统编码做需求
侧重于代码逻辑实现。
2.2 AI做需求
侧重于prompt 的定义,尽可能覆盖全部业务场景。
3.交互方式
3.1 传统编码做需求
api接口调用、页面功能按钮触发、定时任务执行等;
3.2 AI做需求
用户可以使用聊天交流的方式,获取自己想要的结果;(比如:同样也存在必填参数的校验,不过是换成了另外一种形式)
4.可多复用
4.1 传统编码做需求
-- 相似需求逻辑代码,代码逻辑是可以复用
4.2 AI做需求
-- 可复用性较低
5.学习平滑性
5.1 传统编码做需求
-- 如果想直接学习,不太好直接上手做,需要有大量相关知识的基础
5.2 AI做需求
-- 非科班转移比较平滑,但是深入学习,转换曲度会很陡(算法要求较高)
6..安全性
6.1 传统编码做需求
-- 有专业的网络安全部门负责网络层的安全
-- 固定逻辑编码,敏感信息、消极信息可控
6.2 AI做需求
-- 直接对接外网,需要把控: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大模型在训练和推理过程中会处理大量敏感数据,因此需要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需要保护用户隐私
合规性:大模型生成的内容需要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价值观,避免生成违法违规内容、歧视性内容或侵犯知识产权的内容
内容安全评测:定期对大模型进行内容安全评测,确保其生成的内容不违反相关规定,同时提供改进建议,帮助大模型内容风控系统升级
-- 做好【提示】词的编辑,及敏感、消极词的过滤;输入和输出信息灵活性较大,要避免敏感和消极词汇的出现。
7.经济和效率
7.1 传统编码做需求
-- 人工 + 服务(一次性):按照需求开发,开发比较专注于效率。
7.2 AI做需求
-- 人工 + token(持续性):要做好token的把控,在效率和经济两方面做好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