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公众号文章的时候,意外有了小发现,今年刚过去的端午节比往年来晚了一些。确实如此,今年阴历五月初五和阳历6月25日是同一天。
等一下,今年春节是在阳历1月份,按理说阴历一般比阳历一个月少一两天,按照如此推算的话,端午应该在阳历五月底才对,怎么跑到六月底了?打开手机日历,我才发现,今年阴历有个闰四月,也就是今年鼠年有两个四月份。因为闰四月,导致今年端午节晚来了一个月。
说起来,不论阴历和阳历,都有误差,只是阳历误差小一些罢了。阳历一般年份是365天,今年2020年例外,2月份多了一天,有29天,这多出来的一天就是消除四年累积的误差的。阴历一个月只有29天和30天,比阳历误差更大一些,隔几年出一个闰月(今年是闰四月)也是来消除误差的。
尽管阴历误差较大,但是依旧可以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就像人们认识“日心说”和“地心说”一样,因为参考系不同,“日心说”只是更精确了一点。
对待传统文化,其实也该如此。记得上学时,课本上描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很准确: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里固然有糟粕需要摈弃,但也有很多优秀的传统习俗和美德需要我们传承并发扬下去,比如端午及其所代表的深刻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