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每一个人身边,几乎都有一个神奇的存在,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大多数时候,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你不怎么熟悉,甚至连面都没见过几次,但是你又无法忽略他的存在,因为他会在某个阳光明媚、心情大好的一天里,像定时炸弹一样精准地给你精神上的一击。
这个操控炸弹的人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你身边最亲近的人,父母居多,而七大姑八大姨和街坊邻居们则是炸弹的提供者。他们借着跟你血缘上或者地理上的优势,总能找到一个以你身上的短处为长处的“别人家孩子”,再不合时宜地传到你父母耳朵里,在你父母对你不满的小火苗上再添一捆柴,不愁火烧不旺。
可是你又相当无奈啊,大多数时候,你压根没有反击的余地。因为在这件事情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闪闪发光,放个屁都是香的,身上有啥缺点你能知道吗?而你身上啥缺点别人可是一清二楚呢。
记得在之前一家公司任职时,我跟同事说起过这件事,同事说她小时候就很机智了,她妈一说起别人家的谁谁怎么样,她都要问一句“这个孩子叫什么名字”。可是我却觉得,这种说不上名字的某某家孩子杀伤力顶多是一枚手榴弹,那种能指名道姓的你表舅的三哥的表妹家的侄子某某某,才真让你无语凝噎。
看吧,人家家境好到甩你十条街,成绩像坐火箭一样能冲出银河系,上大学也只认准哈佛剑桥,一路从本科保研保博,在出国留学时候被某发达国家的王子求婚,人家愣是看不上。毕业以后最次也是就职美国华尔街……
啧啧,遇到这种杀伤力能抵一个航母的,你要是个“手无寸铁”的学生,想不来啥好招数应对,那就先出去避几天吧,躲到父母心疼了再回来;你要是已经拖家带口,面对这种“一家全灭”式的攻击,你大可以云淡风轻地喝口茶,然后装逼地回她一句:我的人生观就是享受生活、享受安逸和快乐;然而,要是你是第三种最不幸的情况:工作几年依然无房无车,暂时在父母家寄住,那么你就别犹豫了,赶紧该往哪儿使劲往哪儿使劲,尽快脱离父母,给自己一个精神上的自由吧。
但是不管你怎么应对,一定真的不能让消息的传播者得逞,你要因为听了这个心里过不去,做出啥不切实际不理智的事情,比如想方设法一夜暴富,那人家还真是奸计得逞了。
也许有人会说,我以上举的这个例子是比较少见的极端例子了,真实性有待考证,可是,你千万别幼稚地去跟人刨根究底,因为别人既然这么说了,有没有水分,夸张了多少她心里有数,你又无法切实地接触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所以别人想怎么说,全凭她一张嘴了。
2
事实上,我不是反感那个真实的别人家孩子,也不是毫无上进心,拒绝向优秀的人学习。我反感的是,那个别人口中的“别人家孩子”,他代表了一种被神话了的光辉形象,他本身是不真实的,你若是硬要去学习,那么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比例,你会抑郁。
过犹不及,你明明是一副血肉之躯,却偏要向神靠拢,那么结局一定是悲壮的:神身上的光会不断地刺伤你,直到你跟神的距离越来越远……
每个人都不可能360度无死角地优秀,所以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喜欢有血有肉的励志故事。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就连我们那个“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开国元勋,也在一边受尽磨难,一边不屈不挠,方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别人家孩子”的故事,通常都是一个反常理、反逻辑的故事,或者是一个不完整的故事。
当我有幸接触到一个“别人家孩子”,却发现他并不认为自己过得很好,很成功,并无比诚恳地劝诫着别人,千万不要走上他这条路……
永远不要偏听偏信,永远不要以一个高大全的形象为榜样,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