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游戏的ABC具体逻辑是:
我如此无助(A),
你必须帮我(B),
否则就是不爱我,我们不如分手(C)。
✨权力游戏的具体逻辑:
我对你好(A),
你必须听我的(B),
否则就是不爱我,我们不如分手(C)。
玩权力游戏的人,他们在关系中追求支配的感觉,我们就把他们称为支配者好了。
两种类型的支配者
支配者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
赤裸裸的支配者
温情的支配者
赤裸裸的支配者,他们甚至都不愿意用“我对你好”这个借口,而是直接表达“你必须听我的,否则我会让你付出代价”;
温情的支配者,在表达支配欲的时候,会使用“我是为了你好”这一借口。
(1)很多支配者既是赤裸裸的,也是温情的。在某些人际关系中,他们懒得披上那温情的面纱,而是直接使用已经拥有的权力或暴力,迫使别人服从意志;
(2)而在另一些人际关系中,他们则会温柔很多,在迫使别人服从时,会同时传递“我是为了你好”的信号。
有些人可能在工作中是一个赤裸裸的支配者,但面对亲人时会表现得极有爱心和耐心,可不管有多爱,他们一定会追求“你必须听我的”这个终极目的。
我知道我控制欲强,可很多事不控制不行啊。
✨家长说服孩子基本上都是两类情况都有吧
————————————————————
极度控制,都是意识层面的东西,但是人不可能都活在意识的控制下,潜意识中的冰山总是要冒出来。正常情形下,我们会通过梦、幻想、艺术创作、看电影电视小说等途径碰触潜意识。
支配者的形成
依赖者的形成常是因为有控制欲强的父母,那支配者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美国心理学家谢尔登·卡什丹在《客体关系心理治疗》一书中总结了两个常见的原因:
1. 这样的人童年时,他们和父母的关系是颠倒的,他们的父母是脆弱的依赖者,不仅不能照料孩子,反而要孩子来照料自己。因此,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成了一个大人,并从照料和支配父母的过程中获得了自己最初的价值感。长大了,他们便渴望重复这种关系模式。
2. 支配者和妈妈有过严重的分离,或者妈妈对他们的照料严重欠缺,这让他们对现实妈妈极端不满,而在心中勾勒了一个永远不会离开自己的爱人形象。长大后,一旦爱上某个人,他们便会把这个形象强加在这个人身上。因为他们童年时严重受伤,所以极其惧怕分离,而恋人的任何独立意志,都会让他们担心分离,所以他们会尽一切努力打压恋人的独立意志。
《不要用爱控制我》,帕萃斯·埃文斯。
无论你是被支配者折磨的人,还是你自己是折磨别人的支配者,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ps:今天看到这一讲…我觉得我得去看看这本书了…
我属于第二种情况,但不属于支配者…
————————————————————
支配者的投射性认同是非常经典和原始的。我们讲全能自恋的时候,说到了每个婴儿渴望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他一动念头,世界就会围绕着自己的念头运转,而一旦不是这样,就会有自恋性暴怒产生。严重的支配者,非常符合全能自恋和自恋性暴怒的标准定义。
支配者是直接表达全能自恋的意思:
“我这么有力量,你怎么可以不听我的”,
依赖者、迎合者是绕了一个弯来表达,但他们都在追求这样的情境:“我希望世界能如我所愿,具体来说就是希望你能如我所愿”。
更准确的表达是我希望世界“如我所料”。我的思维过程已经预料了这个世界该如何发展,当世界果真如此时,就证明了我的思维过程也就是我头脑的伟大。
当世界出现意外时,我会有失控感,也就是世界发展没有被我的头脑所预料到。这时,我会觉得我是差的、坏的、错的,同时觉得世界也是这样。
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世界既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运转,同时世界又是善意的,而且也允许我们自己表达所谓不好的情绪。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失控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失控都是美好的。
愿我们能活在这样的世界中。
————————————————————
Feeling:
更像是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又不以我他人意志来支配自己的个人意志
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做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