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圈子有骑自行车的,有踩滑板车的,有滑轮滑的,还有滑滑板的,总之小家伙们爱极了和轮子有关的事。
记得快六一的时候,小家伙跑回家跟我说:“妈妈,我的旧轮滑鞋,有点小了,马上六一了,你送个新的轮滑鞋给我吧。”嗯,理由充足,无法拒绝啊。那就好吧。小家伙继续说:“我要米高的,那个牌子的鞋子我滑过,速度最快了。”行啊,都研究明白了,那就省事我去挑选了。又过了一阵,说要去学轮滑,我说不知道哪里能学啊。小家伙说:“妈妈,我们班同学A在学,你问问A妈妈啊。”啊啊啊,好吧,我咨询一下。想着孩子有这么大的兴趣,那必须支持他去学习体验一下啊。
昨天约好教练还是轮滑试训,安排的教练是国家队退役的一位教练,期间特别尽责的在纠正小家伙的动作,我在外面观察,发现小家伙耷拉个脑袋,不肯正视教练。最后我跟教练请求他表演一下,看到教练顺畅的滑步旋转,我被镇住了,小家伙也立刻两眼放亮了。关系总算缓和了一些。
试训结束后,问小家伙去不去上课,小家伙说:“80%不想去,50%想去。”(什么逻辑,加起来都超过100%啦)我很纳闷啊,明明很喜欢啊,为什么不去呢。晚上自己一着急就直接问他:“你想选10次课的还是30次课的?”(很有心机的妈妈,有没有?)小家伙无奈的说:“那就10次课吧。”我说:“10次课比较贵,30次课比较便宜,你要不要再考虑考虑?”小家伙大声道:“我总不能为了钱而选择吧!”我立刻无语。
仔细想了想,不对劲啊。轮滑小家伙本身是很喜欢的,从小家伙当天体验来说,我看到教练只盯着他做的不好的地方,一直在帮他纠正错误,这让他有很有挫败感。80%不想去估计就是这个原因了,而50%想去估计是震惊于教练的专业技能。小家伙现阶段需要的是什么呢?兴趣启蒙。想明白这个以后,我于是跟约课老师聊了聊自己的想法,没想到约课老师爽快地说给我换个教练再试听一次。天啊,还可以有这样的操作。于是立刻问小家伙:“给你换个教练,明天再试听一次,去嘛?”小家伙干脆利索的跟我说去!还面带笑意。天啊,我居然猜对了。真的不是不喜欢上轮滑课,而是不喜欢那个教练而已。
今天如约又去试训了一次课,这次教练虽然是个初级教练,但是仅仅稍适指点,就放手让小家伙自己练习。嗯,这个教练是个更适合我们的教练,再观察小家伙,面带笑意,全程放松。结束后,再次问孩子报什么课程:“30次课?”“没问题。”我:“那明天就开始来?”“好!”轮滑课就这么妥妥的定下来了。回到家里以后,小家伙拉着我和老公,说要在小区的长长路上演示他的学习成果。
呵呵,当我开始仅仅只是关注喜不喜欢轮滑这件事,学不学轮滑将成为一个无疾而终的兴趣,而当我关注点是孩子的感受,关注的是教练和他的关系,轮滑这件事就这么愉快的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