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闲暇时间你最常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刷朋友圈、刷抖音、刷剧、打游戏。
我们试图通过这些行为来获得快乐。
但是,当你刷了一两个小时抖音,或者是打了几个小时游戏,可以回想一下,收获到了什么?有值得反复回味的东西吗?
答案是没有,碎片化、被动接受,不会带来深度加工。
快乐的周期很短暂,放下手机的那一刻快乐就结束了。
反而可能会因为看手机太久,而眼睛疲劳、肩膀酸痛,还会因为浪费时间而自责。
同样的现象,生活里比比皆是:
追求心爱的人,幻想获得爱情的甜蜜,却不曾想,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对方根本不鸟你,白白浪费时间。
渴望获得心灵成长,热衷于报身心灵的课程,为了追课、追导师,甚至会坐飞机去很远的城市,最后负债累累。
我们总说,要给生活加点糖,愉悦自己。
但是如果操作不当,“悦己”往往会变成“虐己”。
主动寻找幸福是好的,但是别忘了,上帝给你的每个东西都是标好价格的。
追求,就要承担求而不得的痛苦。
我们常常忽略,生活里很多幸福,并不需要靠营造,而是要靠觉察。
02 父母才是自己最大的支撑
年少的时候,我们总想着离开父母。
我们要去求学、旅行、创业,我们要和父母那辈人不一样的事,成为不一样的人。
我们想谈恋爱,想交朋友。
对恋人心照不宣,与朋友情同手足。
唯独对父母,却选择关闭心门。
日记藏起来偷偷写,朋友圈、QQ空间屏蔽父母,或者分组可见。
我们总觉得,跟父母很难沟通感情。
但你有没有想过,朋友可能会因为一笔债务而反目,恋人可能会因为情人节忘记送花而分手。
你努力营造的关系,跟化学效应类似,有条件限制的。
不满足条件,关系也就荡然无存。
心理学上有一个叫词,叫做“无条件积极关注”。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无论对方如何,都会无条件地提供温暖和接纳。
只有父母,才会无条件地接纳我们,给我们提供支持。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父母都会接纳你,并且在你回家的时候端上一碗热腾腾的浓汤。
当你逐渐去适应成年社会的法则,努力去满足条件,营造幸福的时候。
回头一望,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可以毫不费劲地获得幸福,幸福一直在身旁。
龙应台有一句话说得好: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
03 老朋友是人生的金子
我出生在乡村,儿时的朋友大多像我这样,去到大城市发展。
我一个发小,跟我不在同一个城市,只有过年回家的时候才会碰面。
但是每次碰面,我们都会聊得很欢。走遍村子的每一个角落,谈论我们以前曾在哪里玩耍。
很琐细,但有那种触及心底的暖,你会感觉很踏实。
不需要刻意营造,你都会感觉这份友情一直都在。如果有任何需要,只消打一声招呼,他们就会站出来帮我,不需要理由。
反观在城市里的关系,很多时候是很短暂的,是靠事儿来聚拢的。
无论在学校还是职场,都会遇到很多人。
大家努力营造关系,努力沟通、合作,是为了把事做好,一旦毕业、项目结束或者辞职,关系就戛然而止了。
只有那些老朋友,才会一直在那里,不离不弃。
《阿狸.永远站》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一生会遇到8263563人,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但最终,都会失散在人海。
人来人往,最终能留下来的都是金子,值得永远珍惜。
而这些人,能源源不断地给你提供支持,让你感觉到幸福。
04 自我审视,就会快乐
在网上看到一个人,因为陷入抑郁,整夜无法入眠,睡着了也会做噩梦,没有食欲,生活一片灰暗。
后来偶然的一天,他读了一本爱情小说,被感动到泪流。
他说,我突然找到自己可以流泪的借口了。
于是他重拾对阅读的兴趣,把精力全放在阅读上,把阅读当作情绪的出口。与自己的情绪隔离,并且回头审视这些情绪。
120天之后,他战胜心魔,走出了困境。
梁文道《悦己》里说道:和“自己”保持距离,才能找到你自己。
他讲了一个故事:他的猫死了,他一连好几天都很难过,经过分析,他发现自己难过的是从此失去和猫亲昵互动的习惯。这就是一种执着,而执着不可取。
通过自我审视,他最终从悲痛中解脱出来。
很多时候,我们想着通过追求某种东西,从而达到幸福。
实际上,真正的快乐,来源于自我审视。
追求则会有风险,遭遇风险则会剥夺快乐。
而自我审视,是把目光暂时放在现在,想清楚自己当下拥有的、感受到的,可控性更高。
通过自我审视,你会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而那些痛苦之处,就审视之中可以分解、消化,最终释然。
这就跟吃饭同样道理,吃下去的东西,要经过消化才能吸收营养。
经历过的生活,要总结、反思,才能真正体会幸福之处。
05 幸福其实一直都在身边
我以前上心理咨询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不要急着给来访者提建议,甚至不要提任何建议。
你需要做的,是当一面镜子。
来访者可以从你身上映照自身,发现自己生活里值得快乐的事,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
老师反复强调,要帮助来访者看清楚,自己已有什么,而不是盲目向外界索取。
我们可以用投资的理论,来理解幸福。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里,要花的钱占比10%,保命的钱占比20%,生钱的钱占比30%,保本升值的钱占比40%,这是家庭理财最合理的方式。
幸福的投资,也是一样的道理。
父母、家庭是根本,应该占比20%。
老朋友、自我审视、强健的体魄、知识等能保本升值,应该占比40%。
我们要给生活加糖,要向外索取,只能在剩下的40%里下功夫。
就算不做任何努力,我们的幸福值也已经及格了。
所以,我们不要舍本逐末,向外界索取,一定要有一个度。
生活就是个大西瓜,我们要善于用勺子挖出幸福的红瓤。
不要一直抱着大西瓜,却抱怨没东西吃,然后努力去摘够不着的苹果。
把手里的大西瓜吃掉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