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生活中或在工作中犯了一个小失误时,常常会用自责或内疚来激励自已;当你的家人或者同事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时,你通常的反应是用批评的方式让他们知道自已错在什么地方。
以上的表达方式上属于一种消极的激励行为,是一种异化的沟通方式。
反过来,如果在自己或他人做错事时以一种积极的行为,倾听自已或者别人内心的声音,用理解的方式激励自己或者他人,效果可能会更好。
今天我想分享关于《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本关于沟通方面的书籍,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是一位心理学家,也是非暴力沟通机构的创始人。
非暴力沟通方式可以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亲密关系,家庭,学校,组织机构,心理疗法,精神辅导,外交商业谈判,以及争论和冲突。这本书给我们讲了很好的方法论。
但作者也说了,非暴力不是今天用了,明天就可以抛弃的。非暴力沟通主张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无为。
作者一开始的主张就是谈话从爱开始,让爱融入生活。
单纯理解这个“爱”字有点抽象。
具体一点,就是在生话和工作中,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占主导,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
非暴力沟通的基础就是沟通方式,依照它来指导谈话和聆听,通过有意识的使用语言,来明了我们的观察,感受,愿望和请求。
1
怎么让爱融入生活?
沟通中就是要用心表达自已,细心倾听他人。
人在听到批评时,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和需要,而不是急于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已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
人天生就是热爱生命,乐于帮助。但是有时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冷漠,无助。
因为爱有时也会被蒙蔽。
人们在沟通时如果使用了负面的语言,会造成彼此的疏远和伤害。造成这种局面有几种常见的方式:
一、道德评判。道德评判是用道德的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会被看作是不道德的。因此人们常根据自已的价值观将人划分成好人与坏人;一旦遇到自已不喜欢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有什么不对;
女朋友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就太粘人。可是,如果我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就冷漠的像块石头。诸如此类的评论常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
二、进行比较。生活当中的好与不好;人们长得胖与瘦、高与矮,实际上这些都是带有一种评判。
三、回避责任。人们口头上常用“不得不”的语言表达自已行为的意愿,而不是对自已的行为、思想和情感负责,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已的主人。
四、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常暗含感胁或者命令的语气。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是常用的手段。
以上评判、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四种方式都属于异化的沟通方式,它们产生的根源是“人性恶论”,是等级社会和专制社会的产物。以这种语言进行沟通,必然将使双方感觉不舒服,忽视了自已和他人的需求,使爱被蒙蔽。
2
怎么才能够让爱不被蒙蔽,让我们了解自已和他人的真正需求,我们需要了解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愿望和请求。
1. 观察
首先我们要清楚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的描述出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区分观察与评论的区别。
比如:“我不认为她能完成工作”,这是一个观察,而“她无法完成工作”这是一个评论。又比如“米奇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元”属于观察,而“米奇花钱大手大脚”,属于评论。
如果我们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评论中常常带有评价人的价值观,而非客观的呈述事实。
2. 感受
感受是需要用心体会和表达的。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在实际表达感受时我们需要区分感受和想法。
比如“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评价自已吉他弹的好不好,这是一个想法;而“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如果认为自已谈的不好,可能会失落,这是一种感受。
因此当我们谈感受前,需要建立感受的一些词汇表:
兴奋、感激、高兴、平静等可以用来表达满足的感受。
害怕,忧伤,沉重,尴尬等可以用来表达不满足的感受。这样的词汇很多,它们可以清楚的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流畅。
3. 需要
当我们谈感受时,它是来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和期待,以及是他人的言行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当人们在沟通时,听到不中听话,人们常常会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已犯了错,从而责备自已。
第二种是反驳对方,指责对方。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许我们会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
第四种是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听到不中听话,也许是对方伤心了,需要更多的体贴和支持。
第一种和第二种属于异化的沟通方式,对他人提出批评和指责,常常会招来反击;第三和第四种属于非暴力沟通范畴,主张倾听之后的感受,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常常会得到他人的积极回应。
4.请求。
最后一个要素是请求。
当我们在提出请求时需要提出具体的请求,不使用抽像的语言。清楚地去请求他人做什么,而不是请求他们不做什么,这会让人困惑,也会招人反感。
比如,为了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公司经理对员工说,“我希望你们和我在一起时,不要有什么压力,什么话都可以说。”这不是一个好的请求;如果管理者这样说,“你们是否可以告诉我,我怎样做,你们在和我谈我时才能放得开”,这是一个建设性的请求,得到的反馈可能会更积极点。
如果在谈话中,不清楚对方是否理解我们的意思,我们可能需要请求反馈,然后再进行补充,使得双方都明了请求。
在我们提出请求时,要区分请求和命令。
提出请求时,一旦被认为不答应就会受到责罚时,人们就会把请求当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有两个选择:服从和接受。无论如何,强迫他人,我们的需要都很难得到满足。
了解了非暴力沟通的基础,以及具体的方法套路,那在具体的生活和工作中它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和意义吗?
下一篇我们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