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暑期尚念念着新泰中什么时候开学,学子什么时候报名,每每散步总忍不住去看一看,绕着新泰中围墙转一转,从后门走到前门,从前门转到后门,看校内的操场,看红色的跑道,看教室的灯光,彼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转眼寒假将至,日历从2023翻到2024了呀。
只要你从祥和大道转入学府路,两座新校园便跃然眼前,新泰中和新四小,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整条道上从早到晚是人气十足,活力满满,周边的配套建设更是日夜施工,万石垄通四小的澄明路,四小旁边的融泰府,新泰中大门前的公园,都轰轰烈烈忙得不亦乐乎。
最吸引人处当数公园了,如诗如画的城市绿地景观,高高矮矮的花草树木,还有人文雕刻,图书馆,篮球场,足球场,习毛球场、网球场等,以及大型地下车场,这座集运动、书香、自然、休闲于一体的大公园,真是美不胜收呀。
路过的人还会看到,公园的入口处有块大石头,石上刻着 “龙洲园”三个金黄大字,这就是公园名了。
“龙洲园”是什么来历?可有听过,“龙过洲,状元出”,又有一说“龙洲过县前,太和出状元”,当然,前句和后句都差不多,句中的“ 太和”当同“泰和”,就是我们的县名了。字里行间有泰和又有状元,既亲近又高贵,真是令人崇拜,令人遐想,令人欢喜,令人期待。
其实,不管前句还是后句,据说和两首谶语有关系。咦,“谶”是何意?我们知道有个成语叫“一语成谶”,对,“谶”释义为预示吉凶的隐语,迷信的人认为将来会应验。
谶语是定光和尚留下的,定光是何人?据说他是后周显德时代(954-960)人,老家闽南,千里迢迢到我们泰和的紫瑶山修炼。那时的南门河估计没有现在的永昌桥啥的,定光和尚就往泰和县城南门河去坐船,南门河有个渡口叫怀仁渡,定光和尚就在渡口上了船,谁知突然狂风大作,江水暴涨,老百姓吓得惊叫:“不得了,高沤潭的蜃又出来害人了!”
定光和尚却不慌不忙,他从怀中抽出了一支偈(偈是什么,大概类同于如来佛把孙悟空压到五行山的那种符咒吧),手臂用力一挥,偈落江中,但见有条蛟龙跃出水面,定光和尚解开系衣服的带把蛟龙捆了,系在了怀仁庵,接着水退洲起,当时的老百姓便把定光和尚缚蛟之事,叫作龙洲。
定光和尚在紫瑶山一边修炼,一边不忘推演泰和风水,修炼工作完成后,留下二谶,如下:
龙洲过县前,太和出状元;龙洲接金鱼,太和出相儒;龙洲接甑篦,太和佐皇帝。
龙洲过县状元出,鱼坝添儿宰相生;雁塔索飞遭火劫,高沤钟响出公卿。
谶中讲到的“龙洲"、"金鱼"、"甑篦",寓意赣江中独立的沙洲,古人信奉“天人合一”,水洲的变化意味着风水的变化,对应着太和县(古代叫太和,现代叫泰和)文脉的昌盛。
在宋朝明朝时期,三洲先后相连,泰和果然中了好几个状元。
状元陈循(1385-1462),泰和县东门南寮人,永乐十二年(1414)高中解元,次年高中乙未科状元,时年30岁。
状元曾鹤龄(1383-1441),泰和县西门曾家人,永乐十九年(1421)高中辛丑科状元,时年38岁,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的首名状元。中状元后他还写了一首有名的诗:“捧领乡书谒九天,偶然趁得浙江船。世间固有偶然事,不意偶然又偶然。”
状元曾彦(1425-1503),泰和县沙村南坑人,早年屡试不第,成化十四年(1478)以54岁高中戊戌科状元,为明代状元中晚达者之一,被称为状元老成。
状元彭浚,天圣五年(1027),泰和月池彭仲文在湖南做官,其后人彭浚为嘉庆十年状元,这是泰和人在外地读书中了状元。
状元曹鼐:宣德四年(1429),河北的曹鼐在泰和县做官(典史),宣德七年(1432)他负责送工匠去京城服役,顺便考了个试,结果高中顺天府乡试第二名,第二年便高中癸丑科状元,他在泰和的居所后来改名为状元旧署,曹鼐算是外地人在泰和中的状元。
状元王式丹:康熙三年(1664),邵阳贡士王有容在泰和当知县,他的孙子王式丹在身边读书,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高中癸未科状元,呵,又一个外地人在泰和读书中了状元。
传说定光和尚一生留有117首遗偈,而且一一应验,僧众尊崇他为定光古佛,与观音、伏虎合称“三太祖师”,他的信徒遍布闽西、赣南、粤东等地。
“龙洲过县前,太和出状元”,有关龙洲之说,宰相杨士奇也题诗以庆:“龙洲过县千年谶,黄甲初登第一名,从此累累题榜首,东城迎喜过西城。”
泰和县多少年没考取过清华北大了,在2021年某间里看到一则视频:今年终于实现啦!恭喜这位泰和中学学霸拟录取清华大学(温同学),那只是公示,温同学后来考取的是其它名校。不管怎么说她都是实力型学子,她是泰和人民的骄傲。
每一份期待,都是对高等学府的向往,在等待中期待,在期待中努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