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学校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57年,西迁分为上海交大,西安交大。上海交大,由清末盛宣怀创办,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校园内有着百年校舍、图书馆,彰显了交大的办学史。
坐地铁11号线交通大学站下,走出地铁站,右转到华山路。路边花坛被绿草覆盖,小黄菊拼成海星一样的图案,中间是红色海棠花形成的花蕊。花坛两头是海棠花装饰着,海棠花在绿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耀眼。花坛后面是高大的建筑物上写着钱学森图书馆,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上海交通大学校友。图书馆整体为方鼎式的赭红色建筑,外墙上刻有钱学森头像浮雕,整体建筑给人简洁方正之感。再往前是交大宾馆三层红砖小洋楼,前面就看到了歌特式洋楼式,房脊顶上竖着避雷针一样的尖尖。前面就是大家熟悉的交大大门,这一标志性建筑,门牌华山路1954号,仿古宫殿式大门,古朴典雅的门楼庄重大气,门口左右两边威武的狮子在把守着大门。大门口有不少人聚集,都是带着小孩一起来到这所百年老校,没有预约不让进,多数人都被挡在门口,大家都以大门为背景,照张照片好满足自己对名校的情怀,恋恋不舍离开交大这片神圣的宝地。
我和儿子在大门口转了一圈又一圈,看着提前预约成功的游客迈着坚定而又有力的步伐阔步进入这所大学,把我们这些没有预约上的参观者眼气坏了。保安看我在大门口逗留这么长时间,也不愿意离开,说你们到南门看看,南门在广元西路,往南走到十字路口右转。看着这座花园式的有着古建筑的校园,真是羡慕人。透过铁栏杆,无不被校园的美景吸引,也想立马飞进校园,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百年交大的历史沉淀,去影响自己,想让交大的书香熏陶自己,好贴上百年老校沧桑所积累的晶华,让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走进大学校园,仿佛自己都沾染上了名校的光环,使自己成为一个光彩照人的成功之人,自信满满。过去胆怯的事,不再害怕。再大的困难也不再无头绪,有了理顺的决心,挑战战胜困难的冲动已不再是短暂的,一时兴起,相反,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干劲儿充满全身。我不再是过去的自己,我已从名校经过历练,名校的学子们刻苦学习精神,也必将影响到我,我的头脑被教授的金手指点拨到了。头脑也装满了像教授一样渊博的知识。哦,我明白了,知识的渊博在于积累,时间是一把磨刀石,坚持、只要坚持,你将成为知识渊博的人,一切在于你愿意为之付出的决心,在晚,做都不晚。但愿你我都能理解名校的精髓之所在,成为人生的赢家。
路口栅栏内是交大盛宅.校友之家,盛宅.校友始建于1923年,是南洋公学创始人盛宣怀夫人为其孙所建的私宅,后成为校友活动场所,两层青砖小洋楼四周被花草绿树所包围。往前走就是交大的南大门,南大门右侧是交大校徽,校徽圆型,核心图案中有铁砧、铁锤、齿轮、链条,铁砧上有书,外圈是英文,上半为交通大学四个字,下方为英文校名,寓意古今融汇,中西兼容,文理贯通,工读并重,知行统一。门口柱子上醒目的四个大字——交通大学,门口的大楼是交大慧谷。在南门说了不少好话,也没能进去校园,无奈,只好原路返回交大老校门。保安看到我们想进校园的迫切心情,对我们说,那你下午一点钟到这里。临时预约会有少量名额,我和儿子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从河南到上海多不容易,进不去会留下无限遗憾。
时间还早,我和儿子到附近的武康路转一圈,下午一点钟准时赶到校门口完成预约。昂首阔步,急不可待的走进向往已久,梦寐以求的上海交通大学校园,这种迈进仿佛自己已成为交大的学子,享受着百年校园给人带来的精神洗礼。走进大门右手边就是老图书馆和远处的浩然高科技大厦相映衬,这里是现代与古老的结合,你不光感受到古老的建筑给人带来历史的过往,同时科研高楼给人带来现代的元素完全融合。新与旧,历史与现代,繁荣与宁静,追求真理与科学严谨,融洽与超越,让上海交通大学永立中国高校排名榜前列,使千万学子追求的目标。
校园内建筑围绕大草坪周边布局,整体建筑风格,以折衷主义为主。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碑位于大草坪中间,纪念碑是交大校友江泽民题,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1995年12月8日。纪念碑左侧是图书馆正在修缮,建于1919年,砖木结构,具有哥特式特征。北面是中院教学楼,砖木结构,建于1898年,左边写着董浩云楼,右边写着南洋公学中院。中院教学楼左边是新上院,建于1954年,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国古典主义样式,主体结构遵循苏联建筑风格,立面多以民族条纹装饰,新上院西边是路林吉博士研究室。纪念碑右侧是办公大楼,建于1933年,钢筋混凝土结构。办公大楼南边是体育馆,钢筋混凝土结构建于1925年。海洋学院、海洋研究院位于广场西北角是一层起脊红砖瓦房,房柱上写着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国家是伟大的国家。这里紧挨着钱学森图书馆,学生可以从校园直接进入钱学森图书馆学习。
新上院后面是工程馆,建于1932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哥特复兴式建筑。 工程馆东边是董浩云航运博物馆,院内有一个轮船上的大铁锚,交大与航海交通相连。儿子在这优秀的校园里,想感受一下校园生活,他让我扫了一辆共享单车,骑行在学校的林荫小道里,穿梭于古建筑旁,经过一个图书馆,是包兆伦图书馆。这里也是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楼前草坪上用花组成交大安泰的字样,不远处的大石头上刻有金色大字凯原法学院。往西北走就是人工智能学院在淮海西路大门口,人工智能学院南边就是执信西斋,第一宿舍,建于1930年,是三层红砖起脊洋楼。门口墙上镶有校长孙科谨立宿舍基石,民国十八年八月一日,以纪念国民革命先驱朱执信先生,初为学生宿舍。1932年淞沪抗战期间,宋庆龄,何香凝等主持建立国民伤兵医院,借用此楼作院址,门前是饮水思源纪念碑是1930年级校友于1933年发起建立,已成为学校标志。饮水思源碑就是交大的校徽图,背后刻有民国十九级校友名单。校园里还有肯德基老人头餐厅,里面坐着不少学生正在打开电脑上网学习呢。对面的思源致远,天地交通,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校训标语。文治堂是学校礼堂,正在排练首届ME校友音乐会节目,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乐队正在演唱的《光阴的故事》、《再回首》,灯光通明,彩灯耀眼,弦歌不辍,热情燃烧。文治堂东边是郑坚固体育中心,这里有网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馆。网球场里的一对男女同学正在打球,一来一往,让儿子看的专注,喝他几声,还恋恋不舍。我打趣说:“等你考到交大了,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网球场南边是新建楼,新建楼是国际与公共学院,这里是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加华大数据中心MED-X研究院。日晷台,始建于1925年,台上镌刻着与日俱进四个字,寓意着交大始终勇立潮头,追求卓越。
大巴车停在校园路边,车上喷的字是交通大学,还有校徽,这几个字看上去都让人心生羡慕。车上下来一群学生穿着统一制服一一白色休闲服,上面印有械动青年,个个朝气蓬勃,精神焕发。一看都是去文治堂排练节目的,再往南走到了南大门,南大门西边是中银科技金融学院,东边是交大慧谷,再往东是中心小白楼,这些建筑处处体现了交大的厚重,交大的历史久远,散发着校园书香沉淀的知识的芳香,封存了百年历史的印迹,见证了交大过往,怎能不叫人心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