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一女友在朋友圈发文,曰部门里的90后女孩拒绝加班,理由竟是“我大姨妈来了”。女友听后“深感震惊”,问,现在的90后女孩都是如此吗?
不知道女友的小同事具体是什么情况,也许她是好逸恶劳,也许她是痛经起不来床。不管什么情况,都是个案。大家现在都很习惯在个案后面加个判断句,比如:“现在的90后都这样”。或者疑问句:“现在的90后都这样吗?” 嗯,本质上还是判断句。
这个句型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哦,十年之前,这个句型的主语还是80后。那会儿,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前辈痛心疾首地说,唉,80后这么自私自利,这么娇生惯养,简直没救了。80后被称作“垮掉的一代”。这种论调甚至连《人民日报》都给惊动了。
风水轮流转。这才几年功夫呢,80后俨然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精英分子了,受到集体鞭挞的变成了90后。满耳朵都能听到“脑残90后”,有的依然来自前辈的批评,有的,已经属于90后的自黑了。从这一点来看,90后其实挺有风度的,起码更有娱乐精神。搞笑的是,批评90后声音最大者,不乏80后们,他们骂90后自私、脑残的时候,仿佛忘了自己当初的处境。
在那篇《人民时评》中还有个意外的发现,原来70后也曾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看来,“垮掉的一代”这个光荣称号不是哪一代人的专利产品,而是代代共享的殊荣啊!
这个世界真有意思。新兵被老兵欺负,等做了老兵,再去欺负新兵;媳妇受婆婆挫磨,等到熬成了婆,再变本加厉报复新媳妇。代代如此,循环往复。社会由此形成一条鄙视链条:70后鄙视80后,80后鄙视90后,90后鄙视95后,95后鄙视00后……有完没完了?
据统计,中国90后共有1.74亿人口。1.74亿人都是脑残,显然不可能。就我所见,恰恰相反,这一代年轻人的综合素质、眼界见识、闯劲拼劲都大大优于前人。我没有能力做定量研究,只能拿身边的几个样本来举举例:
去年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了一年声乐。老师是从俄罗斯艺术院校留学归来的大美女,生于1990年,25岁。她凭着一己之力,在上海开起了一家培训学校,因为课程质量高,教学态度好,所有教学时段都爆满。她又招收了好几个老师,依然教不过来。长得像个娱乐明星,其实比谁都能吃苦。我亲眼看见她怎么不眠不休地为学生找练习曲、记谱、写教案,上课上到嗓子哑掉还在坚持。为了省钱,居然能一个人满世界买材料,然后自己装修教室。班上还有超过50岁的老学员,但无论谁,见了这个小姑娘,都毕恭毕敬地喊一声老师。只要你有本事,不管是什么年纪,别人就是服你的气。
我有个外甥女,生于90年代末,就是连90后都喊打的95后。小姑娘16岁远渡重洋去留学,寄居在一个白人家庭中,独自熬过语言关、心理关、学习关。一个平时连省都没出过的孩子,生平第一次出远门,就去到一个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全然不同的国家,那个压力,我想着都心疼。可小姑娘硬是一个人扛下来了,几乎没给父母打电话诉过苦。回想我18岁到离家300公里的省城上学,第一个晚上因为想妈,捂在被窝里哭了半夜,真是脸红。前两个月小姑娘同时收到好几所美国大学的offer,最后选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这样的孩子,不论抗压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还是学习能力,比起我当年不知道要优秀多少。
我身边还有很多90后的小同事,其中不乏出身良好、海外归来的白富美。她们工作起来,大都认真、敬业、积极,没有什么公主病。她们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敢于提意见,说观点,不盲从,不唯唯诺诺。
任何时代,都有耀眼的青年才俊。但我举的例子,不过是身边的普通人,在某种程度上应该可以折射出这个人群。90后出生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大部分接受过良好教育,即使是农村孩子,大多也能读到高中毕业,比起父辈,知识结构有明显提升。再加上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从小置身于知识爆炸的年代,而不是被单一信息洗脑,这决定了他们的眼界更开阔,更具思辨能力,整体素质更优。
小时候,我妈挂在嘴边的话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她感慨我们这一代人起点比她们高,成就比她们大。我女儿出生后,我也由衷有此感受。我相信我女儿这代人成长起来后,一定还要比90后优秀得多。社会就是这样,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人类才得以不断发展,不是么?
90后被诟病的种种,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字:年轻。因为年少,所以轻狂。可谁年轻的时候,不办几件脑残的事啊。
不管90后承不承认,关键的社会资源目前还是掌握在70后和80后手中。他们或是你公司里的上司,或是你有拍板权的客户,或是政府机构里负责监管或审批你的那个人。而90后能做的,还是要沉下去,用时光去熬经验,熬资历,褪去身上的那股轻狂浮躁。再坚持一下,世界很快是你们的,挨骂很快是00后的。
你问我为什么这么帮着90后?这么明显的事实还看不出来吗?我就是一名90后呀!当然,几年前我还是80后,几年后我将成为00后。我的标签是:永远二十岁。
嗯,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