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出来,跟冯同学的妈妈一路聊。越聊,越觉得我们秉持的教育理念差异很大。在我心里很疑惑,不知道到底谁的理念对孩子更好。
我说,最近冯同学可是让妞妞伤透了心,一直觉得是好朋友,遇到事情了,不仅不帮忙,还背后让别的孩子不跟她玩呢。
冯妈妈沉思,说,我也看到她这一点了。当时小妞给我打电话,冯正在写作业,晚上睡觉的时候跟她聊了,说,你这样做会让朋友心寒的。在学堂,我还让冯同学给妞道歉了,但是感觉这个对不起特别难以说出口。
我笑了,说,你逼着道歉是没有用了,也别批评她了,孩子心里不服气,必然会在私下用其他的方式报复。冯妈妈说,我也知道没用,可是你说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说,冯同学这种我一生气,只要不满足我就不跟别人玩,还有本事指挥别人也不玩的习惯是由来已久了。这跟她的成长环境有关。你们有了老二,对她关注少了,她唯一拿得住的就是不跟弟弟玩。
冯妈妈:我也知道。可是现在,老大天天写作业我都训斥她,老二作业又少又轻松。我都不知道怎么表达我更多的对老大的宠爱……
冯妈妈以前也说过,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聊,不能懂得孩子。她一再问我,到底怎么办,到底怎么办,倒让我不知如何回答了。我只能说,小冯这样得到的好处多,她自然不愿改,但你希望她长大了也是这样吗?
但我想了想,我的说法不对呢。孩子在成长过程里就是试错,冯妈妈也许正是给孩子自己领悟的过程呢,你怎么知道冯同学以后一定会是这样的处事方式呢。相比我,冯妈妈做到了静待花开。冯同学走到哪一步,都不似我那般刻意,这有什么不好吗?冯同学和小妞都有自己的功课,大人太多参与,真的好吗?
我不再讨论这个话题。
又问,你们还在读经典吗?冯妈妈说,是啊,我跟赵老师聊过,说现在晚上作业太多,孩子读完经典写作业就太晚了。以后我会酌情减掉一部分作业。
我问,那你不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吗?我看她的成绩并不是太好。冯妈妈说,我愿意培养孩子坚持做一件事的能力。虽然现在学习不太好,但长远看,经典一定会对她有好处的。
说到坚持,我就更惭愧。我也知道读读经典比较好。但三年级以来,我一点点的让孩子把精力放在了学习上。我看到的是,学习吃力,会影响孩子更多层面,我自己也有自己的焦虑。
晚上从课外班接妞妞回来,跟她讨论冯妈妈的理念。对了,冯同学除了经典,别的课外班都没报,不像小妞整天游走于各种课外班。
妞说,我们不是学佛的,跟麻老师观念不同。麻老师就是冯妈妈,小妞很信赖的英语老师。我说,信佛跟读经没什么关系呀?
小妞又说,读经是为了培养福气的,为了让人品行好。冯的品行可是不怎么样。看来在妞的心里虽然没种下宽容,却也没有把所有的事情归责于自己。
把冯同学定为品行不好,在小孩子也算正常。因为老师就是这样的教育逻辑。小学生已经会用挑拨离间这样的词。再加上,向别人要东西……
我跟冯妈妈说,妞可能在这件事上学习更多的承担,冯同学学会的是什么呢?但显然我们所站的角度不同。
说不清,有的时候,家长需要参与,有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处理就好,这个度在哪里呢?
长远的发展很重要,眼前却也是基石,我有没有短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