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林小影,这是我参与原创文章之第5篇
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是最美好的事情!
每晚与孩子共读经文成了我们愉悦的特殊时光。
分享传统文化,从经典的《弟子规》开始!
今日开始,我们一起共修《弟子规》
开始分享此经文前,我先分享本书前言部分对于《弟子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谁需要学习?这几个问题做了一个详细的解答,见下文。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弟子”是指学生,只要是以圣贤为师、学习圣贤经典的人,不论年龄的大小,都是圣贤人的学生。“规”是指行为规范。所以《弟子规》不只是小孩学的,成人老人也都必须学习的。
欧洲学者曾提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大文明都消失了,为何中华文明能屹立至今?”经深入讨论,最后了总结:根本原因,可能是中国人特别重视家教。这个结论非常正确。家庭教育的确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绵延不绝的根本,而《弟子规》正是集合中国古今家教之大成,是中华先祖留给后代子孙的人生经验喝智慧,是人生的“交通规则”,行为规范。学习弟子规施在吸收古圣先贤的经验和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少走错路、冤枉路,有一位中年人说,他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课十几年,走了很多冤枉路,付出了不少代价,所总结的人生经验,只不过是弟子规里的几句而已。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无论是《大学》《中庸》《论语》等经论,全部都是在落实《弟子规》。如果没有《弟子规》这个根,儒家所讲的东西都落空了,就像花瓶里的花,看起来很美,可是没几天就会枯死。《弟子规》是家教,谁教?父母教。怎么教?身教。教儿教女先教自己。父母自己先学习它而且要做到,身教省力且收效大。如果只有言教,没有身教,还容易起负面作用,所谓“身教者从,言教者讼。”
古人说:“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
“教儿婴孩,教妇初来。”所以,婴幼儿时期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佳时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婴幼儿的心像一张白纸,染黑即黑,染红即红,先入为主,终身不移,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三字经中说,苟不教,性乃迁。如果婴幼儿时失教,待到长大,坏习性已经养成,就难以为力了。养不教,父之过。为人父母有责任教好孩子,从小养成好的品行,为孩子一生的幸福扎下坚实的根基。
弟子规是照妖镜,也是显圣镜。孩子学会了弟子规,他的心里就有了一杆秤,就能明是非辩善恶,纵然遇上了坏朋友,也不会误入歧途。有人担心孩子学的太善良了,将来在社会上会吃亏会被人欺负。易经上顺,“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孩子是个善人,那么跟他在一起的必定是善人,就能互助友爱。所以那些担心孩子误入歧途,交上坏朋友的父母,就要赶紧教他弟子规,扎他的德行,扎他明辨是非,善恶,好坏的能力,这才是长久之计,你的中晚年才能高枕无忧。如果不赶紧教导孩子,不长孩子的孝心,爱心,孩子长的就是不孝,自私,长大后他就会只顾自己的小家庭,符合社会,团体就生不起责任感和义务感。对父母不闻不问,到时就后悔莫及了,因此为人父母,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扩宽孩子的心量、培养孩子的爱心,心量越大,越有爱心,福就越大,人生道路就越宽越平安,他的必定越有成就,越幸福美满。
所谓至要莫若教子,至乐无如读书。
今日分享前言部分,明日开始细写《弟子规》内容
我是林小影,美国正面管教讲师、传统文化学习者、樊登读书会传播者。
期待更多人与我一起分享育儿知识,一起读书,传播正能量,成为更好的父母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