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许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高晓松这个金句之所以会被广泛传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
天天被快节奏的生活和扑面而来的信息驱使着向前,无法停止,不能自控的人们渴望摆脱焦虑,拥有自由。
焦虑,不像你以为的那样坏
但是当我们视焦虑为洪水猛兽时,其实焦虑也很无辜——因为按程度,它可以分为:一般性的焦虑和神经性焦虑。
一般性的焦虑:它常常是我们行为的动力,能激发人的创造性;(是好的焦虑)
神经性的焦虑:它常常是人们对于外界情况的过度反应。(是需要应对的焦虑)
比如:你现在要过马路了。此时如果你环顾四周,注意躲开车辆,这就是在一般性焦虑驱使下的行为;但是如果你由于害怕可能会出现的危险而导致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手足无措,根本不敢过马路,这就属于神经性的焦虑。
由此可见,一般性的焦虑对我们是有益的,它甚至是人类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当我们的祖先还生活在丛林里的时候,正是在焦虑的驱使下才能更好地时刻保持警惕,注意周围的情况,在危险发生的时候及时应对。
再比如,当你感到工作当中竞争激烈时,通过努力工作、用心维护与同事和领导之间的关系、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使自己在工作中保持优势,不被淘汰,这就是焦虑驱使下的结果,也是一般性焦虑所带给我们的正面意义。
而如果你因为竞争激烈就精神恍惚,工作频频出错,甚至不愿上班,不敢上班,这就是神经性的焦虑了。神经性焦虑常常因为我们对所面临的情况过于紧张、担忧而极大地消耗了我们的能量,导致自己根本无法正常地工作和生活,它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应对的焦虑。
所以,正确认识焦虑的作用,可以缓解我们应对焦虑而产生的焦虑。
认识应对焦虑的三大心理防护网
通过对焦虑的进一步认识,发现没有:其实关于如何应对焦虑有两个主要方向。一个是引发你焦虑的事件(焦虑源),一个是你对这个事件的应对方式。
我曾经在之前的文章里分享过(为什么焦虑的你不断囤书囤课,却越努力越无力?),应对焦虑的方法之一是先挑选焦虑值最高的三件事去集中应对。这其实是从焦虑源的角度出发的。
今天我们来说说第二个方向,即人对焦虑源的应对方式。
面对焦虑,人有三大心理防护屏障:
第一,生理系统
就是指身心的一致性。大家肯定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生病的时候,心情通常不会太好,人也比较脆弱;而充足睡眠之后的清晨,人则非常清醒,心情也好,斗志昂扬。所以要想有效应对焦虑,就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身体与心理是相互影响的。
第二,关系系统
就是指人际关系所带给人的影响。它包括你与亲人、朋友、爱人、同事等等之间的关系。强大的人际关系往往会给人提供非常牢固的心理支撑。比如全心照顾病中人的亲友,除了会使病人更快地恢复身体健康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给予他们情感依托,使他们感受到爱与关注,从而建立起信心,这种精神力量会促使身体更快地好起来。
第三,认知系统
是指一个人对于外界焦虑源的感受和反应,这是三个系统当中最关键的一个。
如果大家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人对焦虑源有时候无能为力,比如说:天灾人祸、生老病死、经济规律、社会竞争,……但对于自己如何面对这些压力源,就要好控制得多。
放弃不切实际的期望可以减少焦虑
心理学大师阿尔伯特·艾利斯曾经说过:单纯的人和事并不会使你感到焦虑,不切实际的期望才是造成那些不必要焦虑感的原因。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在相同的情况下,有的人能够信心满满地迎接挑战,而有些人却会被困难打败。
比如:对于即将举行的公众演讲,同样是第一次登台,一些人对自己的要求是“完成比完美重要”,而有些人却希望自己能够获得第1名。
通常重视完成的人会去充分准备,最终往往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果;而想拿第一的人,作为小白所制定的目标显然不够合理,所以往往会给自己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完全无法集中精力去做事,反而花费大量精力担惊受怕,最终很难有好的结果。
再比如,有些人其实行动非常自律,每天都会为自己制定计划,却常常因为完不成任务而倍感焦虑。在此提醒这样的小伙伴:如果你总是完不成计划,那么请检查一下自己的计划是否合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从根本上消除焦虑的好方法。
由此可见,想要应对焦虑,建立好心理防护网要比改变外界压力源容易得多。
这就好比一个房子漏雨了,我们如果想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不是期待老天爷不下雨,而是应该及时修补屋顶,而且应该是在刚刚发现问题的时候就马上开始行动,因为起步越早,问题越好解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立好心理防护网呢?请等待我后面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