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夏天大概是源于小时候的记忆。
春天春暖花开,美,孕育着希望。可是那时候家里粮食青黄不接,天天吃面糊糊,有饿的记忆。
秋天天高气爽,可是已经上学了,不能随便撒野了。
冬天下雪很美,那时候身上衣服却是捡别人穿过的,旧的短的,冷的记忆。
只有夏天,既是春天的延续,又有秋天的丰收,一切都是伸展的,快乐的,自在的。
夏天就简单的短裤短褂,自己的衣服,鞋子也不是必须的。夏天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夏天,有我们自己的天下有我们自己的温馨回忆。
夏天,菜园里的菜疯长。黄瓜豇豆都爬上了架,朝天空招摇着。叶子都绿得滴水,一伸手,摘根黄瓜就可以吃,脆脆的水水的嫩嫩的,止饿止渴又生津。西红柿红红的,泛着诱人的光泽,再来一个也无妨。
夏天,溪水河水都哗哗地,清澈见底,走进水里,凉凉的滑滑的,水有一丝的甜味,俯首就喝个痛快。水流缓处,鱼儿往来翕忽,你投个小石子,俶尔远逝,十分有趣。
放假在家,早晚放牛,骑牛河边走,看轻纱样的雾气笼着河水,没有一丝暑气,看着太阳一点点升起或者一点点落下,听鸟儿欢叫着离巢或者回家,牛儿只是吃着草,缓慢走着,自在惬意。
还有,要收稻子了,可以敞开吃米饭了。
小时候水稻种两季,夏天就有“双抢”,赶在立秋前抢收抢种。
水稻垂下了金黄色的穗子,爸爸妈妈有了笑脸。大人们一开心,我们就像过节似的,不挨骂了,吃的也好了,感觉惬意。
择一个晴朗的日子就开镰了,我们虽小,也被拉去,大人一次割七八行前进,我们只割五行,只一会就汗滴禾下土,想着回家有米饭吃就来劲,可能有蛋汤喝,有时候还有新鲜鱼吃,甚至有肉吃。偶尔想一天内做完一块大田,得披星戴月的时候,妈妈还会来一点鸡蛋泡炒米,干活就更有劲了。
那鱼,是爸爸和我晚上去捉的。
晚上满田野都是蛙声,萤火虫也飞来飞去,既热闹又静谧。比起家里,外面更凉快更舒服。
爸爸带一支手电筒,拿着渔网和水桶,我拿一个小锄头和一个鱼笼子,趁着月色就出去了。
我们先去池塘的出水口,那里连着小溪。爸爸先搬几个石头放在桥下的池塘出水口处,把鱼笼子口朝池塘放进水里,再用石头和带土的草皮一起填结实,我们就离开了。
我们打着手电,在小溪里仔细看,我眼尖,看见一条鲫鱼慢慢吞吞地逆流而上,就发出“嘘嘘”提醒爸爸。
爸爸就蹑手蹑脚赶上,轻轻地把网张开,小心翼翼地支在鱼的前方,双脚在鱼的身后阻住后路,那鱼就急了,向前冲去,就入了网,一会儿就在我的水桶里不停地掀浪花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还去拿鱼笼子回家,里面有泥鳅,鳑鲏和小鲫鱼,偶尔会有黄鳝和蛇,反正都会有一些惊喜。
有时候,会在晚上跟着哥哥去抓黄鳝。哥哥把许多针在小木板钉成一排,安在一个木柄上,叫我跟着拿棉球沾油的火把和水桶,我们在田间游走,看着青蛙鼓着肚子呱呱叫,看见鳝鱼或者泥鳅,就拿排针用力扎下去,然后,下手去捉,一晚上也挺可观。哥哥经常拿鳝鱼去卖,别的留下吃。
这样桌上就有了鱼,新鲜的鱼汤淘着饭吃,吃到肚子胀才舍得放下碗。
午后,干活的空隙里,知了在树上使劲地叫着,外面热气腾腾的,可是,没有什么能拦住我们的脚步。
我们光着脚丫,踩着石头都烫脚,走起路来快步流星,大家去河边钓鱼摸虾,男孩子捉蝉捕蛇。有小伙伴就直接“扑通”跳进水里,痛痛快快洗个澡,然后躺在树荫下,让衣服自然晾干。那边,下午的活开始了,大人们在呼唤了。
晚上,吃过饭先把晒稻场泼一点水,把扇下来的瘪稻子堆在角落里点燃驱蚊子。搬出凉床,仰面躺着,看着天上的银河,听着大人们讲一些前人的八卦故事。有时候是一些瘆人的鬼怪故事,吓得我们不敢回家,又舍不得不听。稍稍静下来的时候,有点朦胧的时候,爸爸去照鱼,我就醒了,跟上。
水稻秧栽下去后,秋天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