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孙影老师的文章~《五个让你优秀的好习惯》,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渣渣走向卓越过程,如何从一个无法自律自控的人,满嘴抱怨,满脑愤青,满身不满,满心牢骚的人,好像世界都倾斜了,他人都错了,殊不知,原来是自己站歪了的人,通过坚持阅读、早起、写作、锻炼、旅游五大优秀习惯,重新塑造了她,将她的毛坯房装修成了精装房,将她的大脑从window 1.0升级到window 3.0,终于一盆要枯死的绿植重新焕发出生机,是习惯已生长成为她的骨骼,是她每日快乐生活的精神钙片。一个人从傻叉到牛叉的过程,无他,唯习惯而已。
一、读书。
读书让我们心安。读过书的一天,心是安定、安宁、安静的。目光终于不再满世界飘摇,不知所终的四顾茫然。随手拿起一本书,阅读一些优秀的人,阅读他们的世界,不时仰望,不时眺望,期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为那样的人,拥有那样的人生。很久之后发现,虽然没能成为那样的人,却切身体会到“读书和不读书,让我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首先,读书改变了原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立于大学讲台上谈书论道,谋求了一份与自己精神诉求相匹配的工作,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次,读书让她的内心富足,让她有内心的生活。人与人是相似的,是内心的丰富与贫瘠形成了人与人的差异。在书海里到处漫游,不其然间竟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城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张,不再轻易被他人冲击、冲走、冲垮。
再次,读书让她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不断的学历学习,获得了几次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资金,
最重要的是读书能让她少说几句求人的话。中国关系型的社会里,求人和求己是两条路,她走的是后者,是一条看起来费劲但其实省力的路,是人生的正路,不只成事,而且成己。
二、早起
早起的前提是一定要早睡,否则然并卵。
早起太难了,做不到怎么办?
先从早睡十五分钟,然后早起十五分钟做起。接着一周后三十分钟,再接着四十五分钟,以此类推,卡到自己想要的时间点上。
为什么要早起呢?
富兰克林说:“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你怨过命运不好吗?
南怀瑾:“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一个人如果连早起都做不到,你还指望他这一天能做些什么呢?”你想控制人生吗?
早起,其实是对自我持有的一份自律,是源于心底的一种既卑微又伟大的愿望,那就是要改变自己,日有所进地变成更好的自己。
早起后干什么?
是看书还是完成最费脑力的工作?是锻炼还是准备一份营养的早晨?
早起是一种态度,而态度决定一切。
早起是一种自律,自律的人是自由而强大的。
早起是一种成功。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他们懂得克制,更擅于利用时间。
研究表明,早起者头脑更为灵活,精力更加旺盛,工作效率更高,能更快速投入工作。研究又表明,任何年龄段的人,早起的情绪都更积极向上,自我感觉更好,健康意识也更强烈。
三、写字
每日清晨,都会用笔在一个小本上写下今天的计划,或三件、或五件、或八件。不要小看这早晨的一页纸,当你完成一件,划掉一件时,所有的浮躁、焦虑都会一一离你远去,最终你切切实实成了行动派,行动是打败所有不良情绪的终极秘籍。
买一本漂亮的笔记本,拿一只顺手的笔,一笔一划写下字,你的很多不安就会搁浅,不再匆忙,不再慌张,你会真心体会到什么是岁月静好。
记什么呢?读书的时候,手写下作者打动我的一言一词,仿佛那话就是对我说的,就是我说的,心有戚戚焉的感觉甚是美妙。在一笔一划写下的时候,你甚至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大脑在吸收,渐渐竟有丰盈温润的感觉。哦,原来除了身体需要营养之外,大脑也是需要营养的,书就是人的精神食粮。
后来,竟开始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写可以增强人的行动力,白纸黑字,想耍赖都不行。不信,你先在微信中发出或阅读一个月,或锻炼一个月,或百词斩一个月,总之先把牛吹出去,文字真的会还你一个神奇的效果。写还可以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扩大你的世界,甚至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语言本来就是我们存在的家园。
四、锻炼
人人都知道健康最重要,更知道维护健康一是饮食,二是锻炼。但事实上,饮食过度,锻炼缺席却是现状。想起《传习录》中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可以说这并不是真知,因为没有真行。
其实锻炼可以很灵活,不拘泥于时间和地点。
其实所谓的锻炼,就是换一种方式,换个频道而已。如一位知名学者说:“当我看书、写累了,我会说出去散散步,游游泳,休息休息;当我散步、游泳累了,会说回去看看书,听听外语录音,休息休息。”
其实,工作和休息是个相对的概念,变换工作的方式就是休息。我们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分管不同的事情。某一区域兴奋的时候,另一区域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它就是在休息。
世界最贵的床是病床,你会休息吗?不会休息的人也是不会工作的。
五、旅行
人是要犒劳自己的,尤其是那个值得犒劳的自己,而旅行是最好的方式。
每年的旅行,请选择自由行。
旅行最能放空人,使人得到彻底的休养生息。
旅行最能放松人。旅行时,嘴角眉间都是放松上扬的,看看周围的人也亦是如此,大家微笑相对,不急不缓,顿觉世间一切都是美好。
旅行最能感受自然的美。走进天,磅礴;走进地,深厚;走进山,高阔;走进水,温柔。走进自然,亦走出了世俗的世界。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是书卷。不要以为我们不阅读,只凭我们天赋的聪明智慧,就可直接去读自然宇宙和人生社会这部大书,并能读出其深微广大的意义来。
定期旅行,那是心灵的阅读。
不时阅读,那是心灵的旅行。
每年都给自己一个机会,跟着所爱的人,去海角天涯,是一种犒赏,一种盼望,一种期待。这样回来就更有精力,也更有原动力地去赚钱。
最后,孙老师备注:没有坚持这个习惯,上面的一切都然并卵。
坚持一天,没用。坚持一周,没用。坚持一个月,你自己会有变化,别人看不出。坚持一年,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了(目前为止,还没有我坚持一年没完成的目标)。坚持三年,你已经甩出别人十条街。坚持五年,你已经优秀。坚持十年,你就是一个卓越的人。
渐渐地,特别欣赏一些拥有好习惯的人,比如每天按时跑步,每晚坚持读书,亦或每顿早餐喝一杯牛奶。这种习惯可大可小,但它表明了一种清洁性自律,也表达了对生活的一种偏执,慢慢地它使人的生命质地有了不同。是啊,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奋斗的目标,那么先从坚持一个好习惯开始吧!
结语(感悟):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习惯,当然习惯有好有坏,想必大家都听说到这几句话:“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反思自己的习惯中,有许多不好的习惯,比如:做事随意、拖沓,考虑问题简单直接等,这些都在无形中制约着自己的成长。当然我也养成了好习惯,比如6年来,每天坚持记录日记,每当有人问我怎么坚持下来的时候,我只能用“习惯了”来回答了,希望自己能继续坚持下去。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孙老师的文章中汲取力量,让这五个好习惯伴随一生!
之二:Day 137
今天阅读43条建议~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
1、诱使儿童自觉地、刻苦地从事脑力劳动的一种最强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赋予他的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儿,使他感到愿意给自己的亲人(妈妈、爸爸)带来喜悦是种高尚的情操。一个心地善良、关心别人的儿童,他能够在那种初看来并没有什么恶劣行为的地方感觉出不好的事来。
2、如果你想做到使儿童愿意好妤学习,使他竭力以此给母亲和父亲带来欢乐,那你就要爱护、培植和发展他身上的劳动的自豪感。这就是说,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儿童的乐观精神、他对自己力量的信心,一—这是一条把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的牢固的绳索,是一块吸引父母亲心向学校的磁石。
3、一旦儿童对世界的乐观主义的感受遭到破坏,那学校和家庭之间就筑趄了一道铜墙铁壁。为了保持这种乐观主义的火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母亲和父亲也能(形象地来说)护着儿童的知识的摇篮,直接参与对儿童的教学,跟儿童一起为他的进步而高兴,关心他的成功和忧愁。
4、“家庭教学论”的有趣的教学方式。它们的要点就是: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把游戏和有目的的脑力劳动结合起来;不断地保持儿童跟家长的精神交往。
5、对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违背了这一点,会给儿童带来很深的痛苦,有时候甚至摧残他的心灵。把学科成绩的评分跟道德面貌的评价等同趄来,是缺乏理智地追求表面成绩(分数)的结果。
6、不能容忍把一切都归结为一条简单化的结论一一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够格”。在这种奇怪的、缺乏教育学常识的观点里没有把人看成是多种特征、品质、才能和爱好的和谐的统一体。
对我的启发:
读完这条建议,我想起了儿子每次考完试,成绩出来后,总会问我:“妈妈,这成绩你满意吗?”,有一次考的很糟糕,晚上我接他回家到楼下的时候,他哭着不下车,并说“我对不起你,对不起爸爸。”包括这次中考,儿子的超常发挥,再一次印证了他把自觉地、刻苦地把学习看成了的一种最强有力的刺激物,他感到愿意给自己的亲人(妈妈、爸爸)带来喜悦是种高尚的情操。
另外在对待学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慎重地对待评分,不要让分数扼杀孩子们信心,让他们觉得低人一等,要保护他们的乐观精神,并要引导家长参与其中来,用书籍和孩子建立精神交往,拒绝用单一的分数评定学生,而应该把人看成是多种特征、品质、才能和爱好的和谐的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