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的时间,究竟可以多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六年后的一天,当我在朋友圈再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完全像换了一个人,出落地大方漂亮,如果不是有名字作为标注,我完全不会将眼前的她与六年前的那个女生联系起来。
六年前,我还在上初中时,班里有一个女生,暂且叫她Z吧,可能是脸上皮肤不太好的原因,有很多雀斑,我以为很平常的一件事,在别人的眼里却是一个笑料。Z被同学们孤立了起来,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得她长得太丑,都不愿意同她玩。
她是一个还算开朗的女孩,也很努力地想要同别人做朋友,而到了分配座位的时候,仍然没有人愿意同她坐一起,她坐在了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那里只有一张桌子,她就一个人坐在那里。
初中的我,心理很敏感,大概也是因为自己内向而害怕别人不同自己交好,所以我对人际关系中的微小变化体会地更加细腻。我很明显地感受到她所受的那种被人歧视的氛围,我对于她的关注,大概也是因为同是弱者而有抱团取暖的意味,遗憾的是,我一直没有勇气能递出那双帮扶的手。
有一次作文课上,Z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写的内容记不清了,大意是描述雨天一个人困于屋檐下的那种孤独,无助,过往的行人没有人注意她,她蜷缩在一个角落,忍受寒冷和黑夜,默默地看着一切。我相信以她的心境体验是足以写出这样生动的情感写照的。
我听着老师念,心里不由地难过,当老师念到一半的时候,底下的同学开始小声叽叽喳喳,老师不得不停下嗽了一声:安静!底下不要说话。班里安静了,我还是听到了离我最近的几个人对话。
“切,写的真烂,就这也能成为范文”
“狗屁,就你行,我觉得你应该跟丑八怪好好学学,交流下感情,嘿嘿”
“滚,简直侮辱我”
我看着他们之间眉来眼去,传递着他们自以为有趣的眼神交流,时不时,捂着嘴偷笑,我扭头看后面,看到Z低着头,前额的头发遮住了她的眉眼,看不到她的表情。
我心里像压着块石头,难受的很,我不知道当时的我正经历着一场由众人上演的霸凌,而我也成了这场霸凌的漠视者,旁观者。那天之后,我觉得她的性格有一点变了,话比以前更少,从没有笑过,总是低着头走路。我想安慰一下,却又很害怕,害怕自己也遭到全班人的排斥。歧视最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它对当事人的伤害,同时也在于它具有的可怕的群体性,你可能因为惧怕被这个发起歧视的群体排斥而放弃了给别人温暖的机会。
我一直很奇怪,人为什么会歧视他人,为什么一定要通过言语或其他任何方式对他人施行恶意。
在往后的成长过程中,我见识过更多的更可怕的歧视,偏见,敌意甚至仇恨,我也开始渐渐明白,讨厌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种原因,也可以不因为任何原因,仅仅因为不喜欢,就像闻到臭味,就想捂着鼻子离开。我们所歧视和讨厌的那些人,或许恰恰是我们心中隐藏着的自我形象,有人歧视胖子,拿胖子开玩笑,有人歧视矮子,歧视脸大的人歧视任何令他们感到讨厌的人或物。
实际上他们歧视的是他们内心深处所厌恶的劣根性(或特征),只是他们所遇到的人恰好具有了他们所讨厌的特征,他们便自然而然地将歧视的情绪投射到那些人身上,不管这个人有多开朗,善良,友好,他身上具有了他们讨厌的特征,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们的歧视对象。就如同一个文雅的人讨厌说话粗鲁的人一样。
了解到这些,我渐渐意识到,歧视,永远不会被消除,只要有人的存在,就必有人的劣根性的存在,就有歧视它的人的存在,只是那个因自身具有某种令他人讨厌的特征的人,该承受多大的痛苦和压抑,以及对他自身的心理造成的不可磨灭的影响,我不敢想象。
六年之后,再次看到这个。姑娘时,已经是出落地非常漂亮了,也有了不错的工作,看起来很开心,我把她的照片给朋友看,朋友云淡风轻地说:“整容了吧。”我沉默了,不再说话。
原来,六年的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也不足以消除一个人心里固有的印象和执念。歧视,又怎会彻底消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