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兰叶春葳蕤》
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感慨遭遇,一共有十二首,乃诗人被贬以后所作。这里是第一首。
兰和桂:一草一花,一春一秋,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香。香草美人喻是大诗人屈原所创,用以表达自己志向高洁,品德高尚的手法。这首诗里有香草,有美人,显然采用了这一手法。
葳蕤: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
皎洁:明亮而洁白。皎这个字就是亮而白的意思,皎皎就是很亮很白的意思,一般用来形容月亮。桂花根据颜色不同有金桂、银桂、丹桂之分,此处大概指的是银桂。
欣欣:茂盛有生机的样子,呼应上文葳蕤。
自尔为佳节:因为有兰和桂,所以春和秋才成为佳节,呼应上文春、秋。自尔,自缘如此的意思。
林栖者:一般指隐士、君子。
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这两个字用得绝妙,既指闻到花草的香味,又指听闻君子的高志美德而感到欢喜。
坐相悦:因而特别欢喜高兴。坐,犹深也、殊也,与“停车坐爱枫林晚”相同的用法。
本心:指草木的根茎,也指人本来的心性,心愿。
何求美人折:美人就是上文的林栖者,一般指皇上。草木香,是自己香,并不是为了被美人折才如此。意思是我追求高尚的品德是天性,并不是为了表演给圣上看的。折这个字用普通话念不押韵,但用当时的话念是押韵的,在今天用广东话念也就押韵了,对了,张九龄就是广东人。
张九龄做过唐玄宗的宰相,他的后一任就是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他算是开元盛世最后一位贤相了。《资治通鉴》总结道:
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珪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
这里的“直”我想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他为人正直,二是说他敢于直谏。《资治通鉴》里对张九龄如何被玄宗疏远,如何遭李林甫进谗有很生动详细的记载。基本上都是玄宗想干一件什么事,张九龄据理力争说不可以,李林甫背地里再对玄宗说一番歪理投其所好,让玄宗放心大胆的干!我只举两个封赏节度使的例子:
上美张守珪之功,欲以为相,张九龄谏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赏功之官也。”上曰:“假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职,可乎?”对曰:“不可。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上乃止。二月,守珪诣东都献捷,拜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赐二子官,赏赉甚厚。
没有李林甫,张九龄这道“防火墙”还能起作用。
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前在河西,能节用度,勤职业,仓库充实,器械精利;上闻而嘉之,欲加尚书。张九龄曰:“不可。尚书,古之纳言,唐兴以来,惟旧相及扬历中外有德望者乃为之。仙客本河湟使典,今骤居清要,恐羞朝廷。”上曰:“然则但加实封可乎?”对曰:“不可。封爵所以劝有功也。边将实仓库,修器械,乃常务耳,不足为功。陛下赏其勤,赐之金帛可也;裂土封之,恐非其宜。”上默然。李林甫言于上曰:“仙客,宰相才也,何有于尚书!九龄书生,不达大体。”上悦。明日,复以仙客实封为言,九龄固执如初。上怒,变色曰:“事皆由卿邪?”九龄顿首谢曰:“陛下不知臣愚,使待罪宰相,事有未允,臣不敢不尽言。”上曰:“卿嫌仙客寒微,如卿有何阀阅!”九龄曰:“臣岭海孤贱,不如仙客生于中华;然臣出入台阁,典司诰命有年矣。仙客边隅小吏,目不知书,若大任之,恐不惬众望。”林甫退而言曰:“苟有才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十一月,戊戌,赐仙客爵陇西县公,食实封三百户。
有了李林甫,张九龄这道“防火墙”就不能起作用了。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更要命的是张九龄卷入了玄宗废立太子的纠纷之中:
上之为临淄王也,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皆有宠,丽妃生太子瑛,德仪生鄂王瑶,才人生光王琚。及即位,幸武惠妃,丽妃等爱皆驰;惠妃生寿王瑁,宠冠诸子。太子与瑶、琚会于内第,各以母失职有怨望语。驸马都尉杨洄尚咸宜公主,常伺三子过失以告惠妃。惠妃泣诉于上曰:“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上大怒,以语宰相,欲皆废之。九龄曰:“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昔晋献公听骊姬之谗杀申生,三世大乱。汉武帝信江充之诬罪戾太子,京城流血。晋惠帝用贾后之谮废愍怀太子,中原涂炭。隋文帝纳独孤后之言黜太子勇,立炀帝,遂失天下。由此观之,不可不慎。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上不悦。林甫初无所言,退而私谓宦官之贵幸者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官奴牛贵儿谓九龄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九龄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九龄罢相,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
废立储君从来都是敏感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张九龄非常持正,也直言不讳,得罪了玄宗。玄宗因此有了废相之心,但念九龄一片忠心,才暂时按捺了下来,但是从此更加疏远张九龄,终于逮了一个由头治了张九龄的罪:
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挺之先娶妻,出之,更嫁蔚州刺史王元琰,元琰坐赃罪下三司按鞫,挺之为之营解。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上谓宰相曰:“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九龄曰:“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上曰:“虽离乃复有私。”
于是上积前事,以耀卿、九龄为阿党;壬寅,以耀为左丞相,九龄为右丞相,并罢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仙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邻朔方节度如故。严挺之贬洺州刺史,王元琰流岭南。
张九龄也感觉到了玄宗对自己的疏远,所以想要推荐严挺之做接班人。可惜严挺之不谨慎,被治了罪,还连累了张九龄。此时张九龄虽然还是丞相,但是已经没有了实权。
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扳倒了张九龄,李林甫大权在握,堵塞了谏路,嚣张不可一世: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
《资治通鉴》对他的描述如下:
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虽老奸巨猾,无能逃其术者。
纵然如此,他还不放心,逮到一个机会,补踩了张九龄一脚:
夏,四月,辛酉,监察御史周子谅弹牛仙客非才,引谶书为证。上怒,命左右(扌暴,用棍子打)于殿庭,绝而复苏;仍杖之朝堂,流瀼州,至蓝田而死。李林甫言:“子谅,张九龄所荐也。”甲子,贬九龄荆州长史。
以李林甫的老奸巨猾,我怀疑谶书什么的都是伪造的,不然为什么反复拷打子谅呢?定然是子谅不肯诬告张九龄所致。与其说李林甫逮到了个机会,不如说他“制造”了一个机会。
张九龄在写这十二首诗的时候又怎能不想到周子谅呢?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张九龄是最早预言安禄山会反的人,早就主张杀掉安禄山,但是玄宗没有采纳。公元737年张九龄被贬随州,公元740年病逝于曲江,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墓前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