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这个世界上,追求表面开心的人,要远远多于追求真知的。要不是部分真知可以给现实生活带来有用的好处,可以迂回地给人们带来幸福的话,世界上除了那些能够体会到“思维的乐趣”,直接从追求真知的过程中获得幸福的人之外,几乎不会有人去追求真知。
为什么呢?因为真知是一个全方位,也即上下、左右、前后关联的系统,大部分真知深奥难懂,并不能给那些没有主动开发智力欲望的人带来“思维的乐趣”,反而让他们觉得如读天书,枯燥乏味。另外,真知常常会触及到人性的弱点,比如指出人的贪婪、嫉妒和暴虐,让人听起来感到不舒服。
况且真知中的许多涉及到是非问题,会引起只讲利益和立场,不问道义与是非,为了站稳立场,可以颠倒黑白者的仇恨。而且对于真知的追求,会占用掉人们原本可以通过吃喝玩乐获得肤浅欢乐的时间。所以不少人宁可不要真知,也要沉浸在悦耳动听按摩心灵谎言与谬误中,获取暂时的心理安慰和快乐平静。
2
人一旦有了思想、财富和权力等,他就有了异己、对立者甚至敌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价值主观,资源稀缺,权力排他,并且既诱人又烫手。
但是一个观念更为现代的人,他有时候能够同时接纳两种内容截然不同的思想或观点,其中包括批评市场经济缺陷的思想和观点。但是对于那些绝对反市场经济或者恐怖主义的思想和观点除外。
3
思想和知识的偏科,终究会造成生活中许多的误判。比如投资资本市场,如果只精通微观和短线技术指标的分析,不问世界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也会造成许多的误判。
同样道理,生活中只懂得几门学科的知识,只具备某些方面的社会经验,仅仅熟悉人际关系,但是对于生活底层逻辑,对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完全陌生,那么也会因为自己的短板,造成对许多问题和趋势的误判。
4
和思想肤浅的人交流,几乎所有问题只有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并且这样的肯定或否定,大多来自于过去学校上课时灌输的标准答案。
但是现代人思维方式不是这样,除了部分需要分清是非对错的,比如涉及到那些危害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绑架、迫害和屠杀无辜平民的恐怖主义之类的问题外,许多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其实并无非白即黑的标准答案。
对一些问题给出多选答案,进行正面和对立面的分析和自问自答,其实是有助于人们开阔思路,多视角地看待问题,使得整体的判断更加接近事物的底层逻辑和真相。记得罗素说: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是:“智者常常充满疑惑,傻子们却坚信不疑”。
如果一个人老是用“肯定的”、“必须的”或“当然喽”这样的语气和别人交流或对话,那就当他是傻瓜好了。
有人说:“一个成熟的人,在他的头脑中可以同时接受两种看似相反的观点”。只要这两种观点不违背人类的基本价值观。
5
一个人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思想和文字进行修正,这可能是我认为的修正主义吧。那些朝进步方向修正的修正主义,他们尽管从短期来看会给人以琢磨不定的感觉,但是从长期来看,它的预期性又是比故步自封的坚持主义者要来得确定许多。因为进步的修正主义是以人性,以大道和大势为依据,对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不断进行修正。我们东边的邻居很少修正自己,所以才落得个社会活力丧失,GDP全球垫底的结局。
6
有人说,世界观决定了人生观,人生观决定了价值观。可见正确地认知世界最为基本。
一个人如果想要正确地认知世界,就要具有哲学、数理化、生物、地理、历史、医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美学以及人类思想发展史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
7
网上常常听人提的要求是“三观正”,其实这是无知者的梦想。世界上大部分人连“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之类的追问都没有,连哪个世界是可以被人所认知,哪个世界又是无法被人认知都说不上来,甚至有些人还认为科学万能,或者“人定胜天”,反过来,有些人则无视科学,一味迷信玄学。上述这种人怎么可能有正确的世界观,又怎么可能有正确的三观。
所以这个世界上,严格意义上说,大部分人因为看待世界不够全面,知识面窄,都是三观不正的。三观正的人,能够占比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就已经不错了。
8
前提正确,以逻辑推理为工具,深思熟虑得出的理性结论大概率是可靠的。那些凭借叫喊口号煽动情绪,灌输心灵鸡汤等方法特意微波炉加温抵达的热度,大概率会降到原点,有时不止是降到原点,还会形成被抛弃的低谷,可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9
这个世界上,理解事物的先后次序和分配权重很重要。比如理性和情感,科学正确的顺序是:先用理性思考事物之间相互运动和关系的逻辑,再顾及情感。而不是颠倒过来,先滥用情感,再考虑逻辑甚至抛弃逻辑。
以前的文学作品非常讲究“以情动人”,老师上作文课特意要求同学们模仿做到这一点,这种作文要求属于误人子弟,害人匪浅。凡以情动人成风的地方,人们容易表现出遇事只讲立场,不讲是非对错的耍流氓。
一个将“以情动人”置于是非黑白之上的世界,必然会滑向个人好恶和利益至上,不顾是非对错的丛林社会。
所以我宁肯欣赏那些前提正确,逻辑严密,文字或语言朴实,以分析说理为主的作品,即使这些文字读起来枯燥乏味一点,而不愿追捧那些煽情挑逗,甚至声嘶力竭的文字和演讲,尽管这些文字读起来会让人爽快片刻。
凡是将以情取胜置于是非对错之上的文字和视频,往往带有哗众取宠的目的,具有为了谋取私利不顾将读者和听众带到沟里的狡猾,当然那些文字中的幽默和讽刺等手法除外。
10
道始终重于术,失道或道不够的情况下,人才需要用术来凑数。
那些不懂人性优点和弱点,看不懂天道,喜欢逆天道而行的人,由于内心空虚无物,所以特别迷信心灵鸡汤、处世术甚至阴谋论之类拿不上台面,且酸腐气十足的雕虫小技。结果被这些早就过时了的东西,腐蚀掉了生命中最重要的自由精神与独立人格,失去了待人接物应该具有的真诚,于是在别人的印象中,自我贬低成精神太监或宫女,成为被权贵利用和践踏的垫脚石。
11
求诸于他人,不如先求助于自己。这道理许多人懂,但是当清晨一睁开眼睛,许多人不是首先进行自我反省,而是想着要求世界,不是对世界进行善恶审判,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
因为人的价值主观,也并非所有对于世界和他人的要求都是不合理不可以,但是相对于要求别人,改变他人,人最需要改变,最能够把控改变方向、节奏与程度的就是自己。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无法改变,怎么能够指望他去改变别人?并且当一个人对自己行进了变革,以新的姿态面向世界,自然更容易引起周围人的仿效,并且吸引到同频的人的到来。
所以人在审视别人之前,首先要审视自己;人在批判别人之前,首先要审判自己。人如果反对世上的不公不正,首先自己要尽可能做到公正与正直。国人人格中较大的缺陷是对人严苛,对己放任,并且不看别人的优点,只挑别人的缺点;反过来,只吹嘘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十分地自我中心,又是习惯于一本正经,不懂得自嘲。
同样自我中心的美国现总统特朗普,尽管此人说话不靠谱,办事朝三暮四,但是他懂得用脱口秀的,看上去不太正经,夸大其实的方式输出自己的理念。而且至少他有个理念是正确的,就是如果想要对世界保持影响,那么自己首先不能衰弱,而是要保持进步的势头。如果超越自己的能力,整天去干预这干预那,因此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实力消耗殆尽,那么还有谁会看得起自己,在乎自己,服膺自己呢。
12
有人说自然科学领域的雷公电母理论还比较容易被识破,但社会科学领域的雷公电母理论,比如计划经济和资本剥削理论,无商不奸说等,在无知者听来往往十分正义,“容易入口,吃起来很甜”,会让他们听后把头点得如鸡啄米。但有现代经济学常识和博弈论知识的人,一听就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所以无知即使不是罪恶,也容易沦为罪恶的助手。
其实一些领域的所谓专家,部分官员,少数被人天真地寄予厚望的社会职业从业人员,他们难道比商人诚实?关键在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相信的游戏规则。
13
按照波普尔的科学定义,凡科学的东西,都是有着被证伪的可能性,留着允许被证伪的后门。用通俗的不太精确的话说,就是允许被质疑,与允许被推翻。
也正因为科学允许证伪,允许被质疑被推翻,所以它才有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进步,
世界上也有既无法被证明为真,也无法被证明为错,也就是无法被证伪的所谓学问,这样的学问就不叫科学,而是叫做“玄学”。正因为玄学的东西无法被逻辑推理或实践反复证明,所以它不是一门科学,也无法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可靠的运用,至多只能作为游戏。
所以有人说:“当一门学问到了不能被质疑的程度,那么它的生命也就要结束了”。
14
有人说:“治国不需要去改造人,引领人,只是去满足人的需求即可”。此话尽管有些片面,但却有亚当斯密般的经济学原理。至于人的行为,只要有了确保无限次重复自由竞争的良好游戏规则,加上严肃的监督执行和权力制约,人们自会在相互的市场博弈中,依靠自身的实践和悟性向善发展。
利他的社会氛围是在公平的重复市场交易环境中,通过人们相互成就和满足,因着口碑等的督促,在实践中自己摸索出来的。所以说,法治社会中,商业是道德的源泉,是最大的慈善。
15
正如一位作者所言:“道德主要是用来约束自己的,而不是用来要求别人”。道德更不是用来绑架别人以谋取自己的利益。
实际上,懂得逻辑推理的人会发现,建立在敬畏神灵和彼岸世界基础上的道德才是可靠的,才能令人在独处时自我遵守,自我约束。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道德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量和计算,这样的道德一触即溃。最好的例子是彭宇案,不管当时人是否彭宇撞的,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去扶她”这样一句诛心的话,马上让社会上的伪道德分崩离析,遇到马路上跌倒的老人,很少有人去帮扶。
所以说,那些不受法官判词的影响,我行我素,“出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同理之心的道德才是真道德,这样的道德发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不受利害得失的影响。
心中没有道德的人,不可能硬把真正的道德塞进他的内心,道德说教等于对牛弹琴,制约他的,还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正在实行的规则。你所谓的跟他讲道德,实际上是在同他讲披着道德外衣的,对他有利与害的约束力的,已经引入远期奖惩的社会规则;相反,那些心中已经滋生道德的人,则会用道德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审判。
和道德相比,讲究事实判断的冷冰冰的规则对于人的制约要可靠得多,违反了就是违反了,处罚紧跟而上。
16
资本本身是中性的工具,没有善恶和原罪。它可以被人用来作恶,更可以被人用来行善。关键在于是否从法治上,具有对于个人自由和私有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是否建立保证长期重复博弈的市场游戏规则。一个整天对资本喊打喊杀的氛围,反而会消灭了资本从长计议,追求长期合作共赢的信心,使得捞一把就收手的短期行为以及坑蒙拐骗成为一些资本的首选策略。
天底下有哪个整天被家长以及社会批评打击,得不到一丝肯定和鼓励的孩子,会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