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当我重新看了一遍才确认我已经看过一遍。
或许昨晚给朋友荐片勾起了看片的欲望,加上感觉自己只看过开头,然后也适合现在的心情。总之,我选择了它。看完后确认,嗯,是第二遍。
不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笑,不然也不会电影过半才能确认在刷的是第二遍。
很多事情,不同的年月后回想会有不同的感受。第一遍时候的我太年轻,结构零散内核不清我只能记得个开头,和轻微致郁的感觉。今天,第二遍,静下心细嚼慢咽,i feel what he feels.
标题是引用电影的最后一句,“只有下沉,病入膏肓的心。”而电影的名字是《超脱》。
没有更恰到好处。
有些电影的主线并不明确,情节零散,像几股水流不知所向随意流淌。看上去或许很乏味,如果你选择沉浸、顺流而下,当体验的情绪汇成一条河甚至汇入大海,会开始明白它想要表述的是什么。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很多人用这句话表达自己的抑郁,读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的时候我也能感受到。但这部致郁经典,却完全没有抱歉的感受,这是两种不同的抑郁。“我很抑郁,很抱歉,我选择死亡”,“我很抑郁,很累,我选择救赎”。
我老了,被生活拖着走,不能处理好身边的事。但我尝试,试着坚持自己,试着救赎身边的人,把自己的心挖空,抛弃情感,接受愤怒谩骂侮辱。都可以的,你所做的对我,没有伤害,没有作用。我告诉你所想的,我给机会你去改变,我指引你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我知道有时候并不是什么都能变好,即使自己的生活也一团糟,但如果你问,我会一遍遍地说“事情会变好的”。很多时候肤浅的表象下看不出人们的内心,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你看到孤岛的表面了,你了解孤岛的灵魂么。Henry 是凡人,会避免麻烦、会表达愤怒、被误解会生气,但act like a saint,像基督借用凡人的身体行善。不寻求什么,只希望你能救赎自己。
贯穿全片的是距离感和孤独感,情节导向的情绪恰如其份,就跟现实一样,事情有好的有坏的,不是救赎就一定获救。纵有无力感,但有时候微小的回馈哪怕只是一份拥抱都让色彩点亮整个世界。我感到很致郁,也感到很治愈。我感到孤独,也感到救赎。
心向下沉,但灵魂向上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