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里出息的人才,多半出自县一中。一次,同乡小聚,一桌子八九人,六七位是一中毕业的,话题必然引到了对老师的回忆上。
在学生们眼中,当年的老师颇有大师、上师风采。班主任教语文,以治班严格闻名全校,虽然是高中毕业教高中,也绝不比大学生逊色。他悲悯仁慈,越是家境困顿的学生越多得到他的关爱。
数学老师上课“盲教”。他从来不带课本和教案,从来都是腋下夹着半圆仪和大圆规进教室,从来都是讲二十五分钟左右,然后告诉大家做第多少页的第几第几道题,下课铃响了,收作业下课,从来都是四十五分钟不拖堂,也很少让大家陷身题海中。
地理老师是“本改专”毕业生,因家境困难提前就业了,他干吧黑瘦,进了教室第一件事是在黑板上画地图,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中国世界洲洋省市都装在脑子里了。课余,帮着粗壮的妻子卖豆芽,不带半点难为情。那一年全县第一次公开竞争副校长,他报名参加。他说:“我知道他们不会让我干,但是我如果不参加,还叫公开竞争吗?”
政治老师一年四季戴帽子,历史老师永远的四平八稳,英语老师快言快语……
师兄说,他当年的语文老师是特级教师,物理老师是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的族人,数学老师是我们老校长……说我们的老师见了他的老师都喊老师,比我们的老师更厉害。
现在看来,当年的老师敬业、专注,社会交际极其狭窄,几乎是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了学生身上。所以,无论此生走多远,大家都难忘母校,难忘恩师。
我父亲、我、爱人、侄子、两个外甥都是一中毕业的。父亲的老师、我们的老校长还健在,八十多了还在辅导学生,不图挣钱就图不让大脑生锈。
老师们教学严谨,生活朴素,做人同样是楷模。那位来自四川的刘老师夫妻,据说是相隔了一天去世的,遗嘱丧事从简骨灰撒到黄河里……
当年不少同学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一中执教,有的已经走上领导岗位,但总觉得与当年老师们相比,似乎少了些什么。(2018.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