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让你睡好,没有烦恼,每天哄你睡觉的贴心小棉袄--弗瑞姆
美女帅哥天天好,小弟弗瑞姆,求关注、点赞、转发、评论,想了解什么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嘤嘤嘤
《妖猫传》改编自《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原小说作者是梦枕貘。为了记住这个作者的名字,弗瑞姆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梦里枕着的馍馍。
《妖猫传》的画风是近年来国产片中,画面最好看的,浓稠的色彩,张扬的富贵,大俗大雅;音乐与转场,大起大落,快人快歌烈酒嚎歌,未醉。但其实感觉并没有完美的表达原著中的剧情。
故事发生在盛唐时期的长安城,白乐天本是朝廷要官,却为了收集写诗的素材而甘愿被贬为起居郎。长安城内连连发生离奇的死亡事件,就连当今圣上也难逃厄运离奇身亡,这一切都和一只神出鬼没的妖猫有关。
日本僧人空海本为了替皇帝解咒远渡重洋而来,却和白乐天意气相投,两人决心携手调查案件真相。
剥去了大唐的影子,还剩下了一对丹鹤少年。
"白龙,这个世界除了我,你还有谁?"
"我知道你怨恨我,我从来没有离开,一直在你身边。"
"心愿已了。"
直到故事最后,白龙看到自己的尸体,说:"我已经不是那个身体很久了。"
白居易写完长恨歌,说:"诗是假的,情是真的。"
电影改编小说,借了小说的脉络,但放大的重点,才真正反映了电影创作人的本心。
《妖猫传》中,编剧王蕙玲延续了《色。戒》的命题,探讨的其实是"真作假时假亦真",《《妖猫传》表面是空海和白居易陷入杨玉环死亡的迷案,在纷扰假象中调查真相,内里却是空海与白居易对真假的诘问:假象里是否就完全没有"真实"呢?
陈凯歌不遗余力地展示"极乐之宴",但有趣的是,极乐之宴其实是一场幻术之宴,用一场美轮美奂的幻觉去展示玄宗盛世的昌荣鼎盛,是虚像,是想象。
极乐之宴中李白写《清平调》,写杨玉环是假,谁也不知道李白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时到底想到的是谁,但他写诗时却情深泪流,分外动人,谁也无法置喙他的真心。
极乐之宴中,丹龙说白龙是黄鹤捡来的,能理解为是顾及白龙的自尊而说出的善意谎言,但白龙却绝对无法忍受任何伪饰的谎话,他向杨玉环坦诚自己是被亲生父亲卖给了黄鹤;众人设计用"尸解大法"的谎言(幻象)活埋杨玉环,白龙挺身而出,完全不顾一切权威的施压和喝止。
故事的结尾有个有趣的设计,青龙寺的惠果大师原来就是那个说出"幻术里也有真相"的丹龙,空海苦苦索求的无上密法,原来是学会如何看待真伪的哲学。
说到空海和白居易,也无法不提及一下《妖猫传》在剧作上的问题。
故事的主角是空海和白居易,但却没有花足够的笔墨去描绘两人(困境、关系的变化),对二人的塑造都未够完整,包括整个事件、真相对两人的真正冲击,也缺失了两人在情感上的高潮。
有时间再看一遍吧,在看剧的时候,要记得保护颈椎哦,弗瑞姆好睡眠享健康,有需要的可以私信弗瑞姆。
白龙的疯狂,来自杨贵妃的冤枉惨死。杨贵妃为了玄宗接受"尸解大法",她未尝不知道自己或许根本不会醒来;而玄宗表面不舍,却是杀死贵妃的元凶之一。
人性的险恶逼疯曾经纯真的白鹤少年,他选择为心中纯洁无瑕的贵妃报复所有欺骗、害死她的人,走向偏执的极限。
历史上,李白写《清平调》并不发生在"极乐之宴"这样的场合,诗也是奉命写给杨贵妃的。电影却用尽想象,描绘了令现代观众也感到惊艳的"极乐之宴"。"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说了几次这首诗不是写给贵妃。
极乐之宴上,李白怆然的眼泪,仿佛看见烈火已经点燃璀璨锦绣的一端,很快便要烧向长安。电影《妖猫传》赋予杨贵妃和李白的洞察,就像两个知道结局的人穿越过去似的,掺杂了剧作者对于大唐的惋惜和怀念。
贵妃和李白的眼中看着大唐的兴盛,极乐之宴的奇妙,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危险,可命运就是命运,必将向前。
唐玄宗他不是不爱杨贵妃,也不是不恨杨贵妃。地位稳固时,杨贵妃是他的锦上之花。他自信满满的将贵妃展现在世人面前,甚至写下大字——"极乐之乐"。而皇权飘零时,杨贵妃便瞬间变得不那么重要。唐玄宗在逃离长安时怒吼"我是皇帝",话语的深处的恐是一句"都怨你"。
唐玄宗是一个皇帝,还想做一个伟大皇帝。如果杨贵妃看穿皇帝懦弱的本来面目,如果皇帝真的需要动手逼死曾经挚爱,场面岂不狼狈。
因此,他默许了"尸解大法"的骗局。还在酒中加了会使肉体腐烂的蛊。
如此,杨贵妃就如正常死亡一般,在无痛无感中,呼吸停滞、肉体腐烂。永远不会有人知道真相……
电影比起一般剧情的高明在于,贵妃死亡的真相被戳破了。伟大爱情背后藏着血淋淋的人性。恰到好处的改编,让电影比原著小说又好得多。这部电影仿佛在说,爱情是个人衰败时承受不起的奢侈品。陈云樵是,唐玄宗是,不管他曾为爱情做过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危机来临时,能够顾及得永远只有自己。
而杨贵妃之死,却让人想起一句话:聪明人之所以让人佩服,往往不是因为他多么聪明,而是他愿意放弃自己的聪明去做那些蠢事。
杨贵妃何尝不知道自己或许醒不过来。但她选择了相信,选择了牺牲。不知道她被憋在棺中,手指一道道划出血痕时,心中怎样想自己的爱情。
可惜,她永远无法说出自己的想法了。
故事的最后,白居易没有再改动《长恨歌》,表面说是转而歌颂白龙与杨玉环的感情,内里却是他接受了自己情感的真实,无论真相如何,他在"想象"(幻术)的故事中投注的无比真情确是如假包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