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有应付快节奏生活的能力,也要有享受慢生活的勇气。
《心经》最为开头的部分,是“观自在……”,我最喜欢的就是“自在”二字,每当读到或者在手抄时,总会感受到那种朴实的感觉扑面而来,温润如“从容”。所谓的“自在从容”,在我看来,是快节奏下的“有条不紊”,是在声色犬马的芜杂生活中,保持内心独醒的慢的节奏。然而,在这个什么都讲求速度的时代里,慢下来成为一种奢侈。
闲下来时,喜欢读小品文,如董桥先生,如丰子恺先生,如木心先生,如梁实秋先生,如蒋勋先生等,他们的文字,总是如温润的细雨,让一颗迷茫的心变得轻盈。和朋友闲聊时,无意间提到木心,他说木心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我说我知道啊,他的文学作品集我都有,断断续续的都读过,文学价值很高,很有见地。他说不是,我佩服木心不仅仅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而是他在人生态度上的韧性。
我本来以为,自己读过了木心,读过了他所有的文字,他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他不畏强权,依然坚持自我,我一直认定他是一个非常硬气的人。但朋友说,一种东西,过硬易折,木心老先生,不太适合用这样的词语来描述,没有更好的词汇抵过“韧性”了。我看看他,觉得很有道理。
他骨子里的韧性,是时代在里面的流淌,是古今中外文学记忆的温存在头脑中的融汇,也是这样的积累和精力,让一个本可能会走向干瘪的生命,变得丰盈。他从一个特殊的大时代走来,因为文人自带的天真,使自己身陷囹圄,重获自由后,并没有因此而中规中矩的放弃自由,而是对自由展开更为激烈的追求。他的文字中,才华四溢,思想的火花足可引爆火山,这也是在身后获得众多粉丝的原因,而我,则是其中之一。或许大多数的人都会熟悉《从前慢》这首歌词,但不知这是木心的一首诗,收录在《云雀叫了一整天》这部诗集里。我所认为的歌坛较有影响力的刘欢老师,一听到这首歌,就会眼泪肆意的奔流,我不知他是怀念着这诗歌中所描绘的慢生活,还是怀念那个简简单单的时代,还是因为木心本身的境遇,我想,无论哪一条,都足以让人泪花闪现。
他的慢,是一种精致的精神追求,任他外界千变万化,仍旧独守内心的那一片孤独,自己在这篇孤独的土地上耕耘,任由思想的种子,在其中生芽,成长,开花,结果。我把这样的慢,称之为一种在文艺方面的匠人精神。
丰子恺的小品文,简单易懂,却总会让人爱不释手。好的文字,是可以咀嚼的,翻来覆去的看,仍旧觉得韵味十足。就像是一锅细熬慢炖的美味,让人吃完,口齿留香,再想吃第二回,第三回。你从他的文字中可以品味到,他对生活的那种认真的热爱,也是这样的热爱,才让其文字中,透着鲜活的烟火气。一个写作者,能够让自己的文字中,透着烟火气,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但丰子恺有,而且每一篇文字都有,简短但余味悠长,就像喝着一泡一泡细韵悠长的茶,得靠品,才能知真味。
从平淡的中发现美,是从蒋勋老师处习得。他在生活十讲中给我们细细的解读平常就能够遇见,但我们很少去注意观察的美。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的周边环境,甚至日常的车来车往的城市,都有美好的故事在发生。只不过,大多数的我们,都在忙忙碌碌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忽略了平常生活中美好的东西。
我至今仍记得蒋勋老师讲过的一段经历:在台湾木棉花开的时候,大朵大朵的木棉花从极盛开始散落在地上时,是最美的风景,也是他常常为之驻足的地方。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年轻的妈妈,冲着有几米远的孩子大声的喊叫,让他自己走过来,而小男孩并没有动,反而着急的咿咿呀呀的大喊大叫,并没有挪动自己的双脚。原来在他玩耍的时候,木棉花散落在他的周围,与妈妈之间隔开了一个空间,他要达到妈妈那里,必须要踩着这些花儿走过去才行,然而年轻的妈妈不懂得孩子心中的那种对美的怜惜。好像大人的世界里,一切都走的过快,而忽视了生活中应有的美景,所以,我倒是觉得,初为人母,要跟着孩子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如何简单的看待这个世界,如何慢下脚步,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感知周围世界的美好。
《红楼梦》带个我最大的启发,不是它能够反映朝代的更迭,不是权力争夺的尔虞我诈,而是在繁华生活背后,人与人之间相互取暖的温度,时刻抱着一颗谦卑怜悯之心的重要性。很多人把宝玉这个角色和“淫”字相连,而真正品读过红楼的人,都会发现,宝玉的“淫”不会像贾琏等人的那么肮脏,廉价,充满着情欲,而是里面饱含着温情来其中,宝玉是一个能自己思索,并给别人带来思索的人,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作者着力打造的一个方面:这世界很冷酷,需要一些人,为这个寒冷的世界增温。所以即便是最后的离开,也是在漫天雪地中披着绛红色的袈裟离开。寂寞苍凉,空灵却不失温度,我想这是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传递给我们的讯息,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反思人生。
快阅读学技能,慢阅读沉心思,希望我的文字,能为你的世界增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