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参加了一位朋友女儿的婚礼。他的女儿小的时候,我倒是见过,成人之后,十余年过去了,我再也未目睹这孩子青春靓丽的倩影。大家知道幼时的孩子,特别是女孩,一个个小脸粉嘟嘟的,要多可爱就有多可爱。当年,朋友的女儿与他人家的孩子一样,甜美可人。
俗语道:女大十八变。这么多年过去,我搜肠刮肚地回忆朋友女儿的相貌,可惜一切皆为徒劳,头脑中未留丝毫印迹。我免不了又拿年纪大记性差说事,责怪自己确实老了。朋友虽然个头不高,学识一般,但其面相还是十分养眼的,年轻之时,不啻是一位英俊的后生;其妻子挺丰满的,但五官恰如其分地组合在一起,非常耐看,也算一位不折不扣的大美人吧。
料想有如此长相的双亲,其女也不会丑到哪里去。每个人都好奇之心,上了年纪的人也不例外。我对朋友之女的长相,还真有所期待。
朋友是做生意的,经营一家小型实体企业,听说近年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收入挺丰厚的。临近退休,近些年来,我极少参加朋友间的聚餐活动,对于朋友的近况,我多是道听途说的。
这位朋友很实诚,本来操办婚礼之事,多由男方操持。听说,男方家境一般,而我这位朋友毕竟是做生意的老板,手头阔绰宽余,为了使婚礼办得有模有样,便大包大揽地承接了餐桌上三大件,海参、对虾、鲍鱼的采购事宜;并且,还主动承担了酒桌上名贵酒的费用。听后,我对朋友如此处事为人的风格十分赞赏。像我们这样年纪的人,都只有一个孩子,日后女婿可不只半个儿,同自己的儿子一样不可或缺。
婚礼殿堂,在当地首屈一指有名的宾馆内举行。在此处举办婚礼很上档次,但凡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的,该宾馆是不接单的。先前,我曾数次到此参加过类似的婚礼。大殿十分气派,空间足以摆放五六十张餐桌,容纳六七百位宾客不在话下。大殿屋顶极高,各种类型的吊灯发出耀眼的光芒,映照得整个大厅处处金壁辉煌。
当我迈进婚礼现场,我还以为走错了地位,今天的大殿明显与以前不同。以前,每当迈进大堂,高大宽阔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而今天的婚礼现场明显显得有些拥挤,顶棚也矮了不少。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后,我依旧未有找到自己异样感觉的原因。
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请教邻近座位上的客人。他指着主持平台以及台前方搭建的偌大装饰物,告诉我道:“今天的婚礼,采用唐朝时期的习俗承办的。你看到处可见的古代的防风灯笼,那舞榭歌台,华表金柱,这一台十几分钟的典礼,需耗费七万余元呢。”
至此,我方恍然大悟,仔细观察,发现在大殿内又搭建了一个古典厅台。我再次责怪自己眼拙,老眼昏花竟然没有发现与昔日明显不同之所在。自己的孩子虽然还未成婚,但承办一场庆典所需的费用,我还略知一二。平常人家,一般需出资二三万元;少数家庭,也有花费五六万元。朋友肯花七万余元,为女儿承办一场婚礼,可见朋友对此事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我陷入沉思之际,随着古典音乐声起,大殿顶棚与墙壁上的琳琅满目的各种灯光全熄,临时搭建的厅台内古朴典雅昏暗的罩灯齐明。主持人操着标准的普通话,和着音乐的节拍,抑扬顿挫地吟诵着主持辞。
接着新郎走上了试试主席台上,小伙子粗壮高挑,面庞有些黝黑,但从其眉宇间不难发现其善良与纯朴的一面。找一位踏踏实实的女婿挺好的,我为朋友感到欣慰。此时,在T台的另一头,身着唐装的胖新娘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朋友的女儿,皮肤像她母亲一样白皙,那张大胖脸可与少女的俊俏不沾半点边。幸好有宽大的唐装罩身,否则,如果穿上现今时髦的婚纱,露出粗胳膊、粗腿与水桶腰,还真有些尴尬。
唐朝以胖为美,朋友女选择这种形式的结婚典礼堪称完美绝伦。古式婚礼倒也简短,独新郎新娘按照主持人的授意做了几个作揖行礼动作外,剩下只有主持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煽情,其他人只有当好捧场听众的角色了。
现如今的结婚典礼,唯有等待典礼开台的时间最长、最熬人。典礼只区区十余分钟,便宣告礼成。
典礼结束,一众亲朋好友便可品尝美味佳肴,痛饮五粮茅台佳酿了。
朋友准备的对虾、海参、鲍鱼“三大件”,较我历次参加婚庆中堪称首屈一指,少有在其上者,由此观之,朋友对其女的疼爱之深。
丑妻家中宝啊,希望一对新人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携手同行,共创和谐美好的幸福家庭;同心同德,同席共枕,白头偕老,生生息息永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