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
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的作用。所谓视觉线索是指环境中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对维持知觉的恒常性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实验中设法消除环境中的视觉线索,恒常性就会受到破坏。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视觉线索的重要性。在图4-10a中,我们与后面一人的距离是前面一人距离的3倍,而他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是前一人的三分之一。由于存在距离线索,两人看上去大小差不多,而在图4-10b中,我们只是把后一人的图片剪下来贴在前一人的旁边,由于消除了距离线索,两个人的大小差别就非常明显了
第四章 知觉
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人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并了解它的意义,这就是知觉。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整体性和意义性是知觉的两个重要特性
知觉以感觉作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知觉是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生,并且总是和客体意义相联系的。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属性区分开来。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例如,颜色和明度依赖于光的波长与强度。
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
直觉还依赖于感知的主体,即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孤立的眼睛、耳朵和鼻子。知觉者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爱好,或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他的一般知识经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
对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一般来说,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他们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三、知觉的生理机制
现代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揭示了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分析、综合机能。(过于复杂,不多赘述)
四、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在人的活动中,几种知觉往往混合地发生
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根据知觉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以将知觉分成阈上知觉和阈下知觉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
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只想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当你把注意从A转到B,那A就成了背景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不仅相互转化,而且相互依赖。人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处背景的影响。(你大可以想象这样一种场景,一个安安静静的教师,老师在温柔又小声的讲课,但你听的清清楚楚。如果是一个非常吵闹的教室呢?可见背景的影响力之大)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知觉活动中,整体与部分是互相依存的。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熟悉、个别部分综合称为整体的能力。我们从图4-3中的点子图上可以看出,尽管这些点子没有用线段链接起来,但仍能看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在这里,我们的知觉系统把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但是,点子的数量不同,它们的空间分布情况不同,我们知觉到的几何形状也不同。可见,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在知觉中,分析事物的特征及其结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对个别成分(部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图4-4说明了部分对整体的依赖关系。同样一个图形“13”,当它处在数字序列中时,我们把它看成数字13;当它处在字母顺序中时,我们就把它看成B了
在知觉活动中,人对整体的知觉还可能优先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见图4-5(我们在分辨其中的小字母时,如果大字母和小字母不对应,我们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人的知觉与记忆、思维等高级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的认识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知觉过程也可以看成是“假设检验”的过程。知觉的这一特性可以用某些隐匿图形来说明(图4-7)
当人们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时,他们不是消极地观看图片上的这些黑白斑点,而是力求理解这些斑点的关系,提出种种假设,对它作出合理的解释
四、知觉的恒常性
(一)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
我们周围的世界在不停地变化着,它向我们的知觉系统输送的刺激信息也在不停地改变。幸运的是,自然选择给予了人的知觉系统一种重要的特性,即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二)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在视觉范围内,恒常性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1.形状恒常性
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示出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形状的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当我们从不同距离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是有变化的。但是实际生活中,人们的看到的与视网膜上投射的却不大相同。即使视网膜上投射的光线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人们还是趋向于观察到事物的实际大小(大脑会根据线索进行相关处理)(接下来在4-10中大家会具体见到相关实验)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三)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
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的作用。所谓视觉线索是指环境中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对维持知觉的恒常性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实验中设法消除环境中的视觉线索,恒常性就会受到破坏。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视觉线索的重要性。在图4-10a中,我们与后面一人的距离是前面一人距离的3倍,而他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是前一人的三分之一。由于存在距离线索,两人看上去大小差不多,而在图4-10b中,我们只是把后一人的图片剪下来贴在前一人的旁边,由于消除了距离线索,两个人的大小差别就非常明显了
视觉线索的作用说明了人的知识经验对恒常性有重要的影响。人在实际生活中,建立了大小和距离、形状与观察角度、明度与物体表面反射系数的联系。当观察条件改变时,人们利用生活中已经建立的这种联系,就能保持对客观世界较稳定的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