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次在奶奶家,说到快乐的三个境界。最低一级是竞争性快乐;第二层次是非竞争性快乐,也就是与自己比,是自我成长的快乐;第三,无条件的快乐。你说自己现在成绩比不过别人,找不到竞争的快乐,只能无条件快乐。其实能在困难的时候,让自己无条快乐,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庸人常自扰","小人常戚戚"。像孔子、颜回这样的圣人,常常能在困境中"乐以忘忧""安贫乐道"。在生活中能让自己快乐起来,这是重要的能力,也是成就非凡人生的重要条件。
你能坦言自己的成绩,并能轻松谈论它,说明你能直面成绩,直面现状。祝贺你,这又是一次进步。如果让落后的成绩一直像块巨石一样压着自己,那就不能轻松前进。有些压力对学习是有帮助的,但如果压力太大就会带来负面作用。
听樊登读《终身成长》我又得到一些启发。书中说,请思考:“失败”它是一个行为,还是个身份?他说:固定思维的人,会把"失败"当作自己的身份。比如考试考不好,就想着我是一个失败的人,我是个很笨的人,我不是学习的料。而有终身成长观念的人,面对考差的成绩,是想这一个行为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考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时间投入不到位,还是效率不到位?是方法不恰当,还是方向不正确?他不会全盘否定自己。有终身成长观念的人认为,每个人终身都是成长的机会。任何阶段都可以抓住机会,不断向前。
为什么有些有固定思维的人,失败一次之后就一蹶不振呢?往往是过度卷入事件,把"事"与"人"等同起来。比如一个女士离婚了,她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一蹶不振,觉得离婚是一辈子的污点,从此无脸面对别人。而另外一个女子在结婚当天,丈夫因婚姻恐惧症,逃到别的地方躲起来。婚礼现场,只有新娘一人去面对所有来宾。这个新娘遇到的本来是人生的糗事,但新娘在婚礼上跳了一曲舞,一个人安抚了婚礼现场所有人,大家都纷纷夸赞新娘。在两年后她又找到相爱的男子结婚。
由此可见,〝事”与“人”不应等同起来。第一个人把离婚与自己等同起来;第二个人把新郎逃跑的事与自己区分开。任何事情本身并不重要,关键是对这件事的态度和看法。考砸的成绩并不可怕,关键也在于态度。当你面对不如意的成绩你要想,太好了:1.我终于明白了,我不是天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就考不出好成绩。2.我终于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己经触底,后面只有反弹的余地。4.经历这样的困难时期,我以后人生经历困境也更有突破的经验了。……好好总结,到底哪里做得不够到位,只要时间和精力到位,后面只有稳步上升的余地。
每次考试进步几百名的同学并不少见,我想,这些人一定不是面对不好成绩,灰心丧气,丧失信心的人。
面对困境,能情绪不低落,意志不消沉,仍能保持好心情,很不容易。也正因为如此,那些能乐观面对困境的人会名垂千古为人称颂。如孔子历经挫折仍抱恢复周礼的决心。苏轼一贬再贬,最后贬到海南岛,仍然乐观旷达笑对人生。
所以,你能在困难时仍然能找到自己的快乐,乐观面对,这是人生最重要的品质。